第33頁 (第1/3頁)
小貪狼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曼配合他在大螢幕上放出一張死者臉部在紫外線燈照射下拍攝的傷痕照片。
&ldo;死者臉色兩側有兩個紅色的淤痕,應該是曾經被人單手掐過臉頰。&rdo;她說。
老唐接著說:&ldo;我們檢測到,兇手和死者的身體接觸並不多,除了臉上的這兩塊淤痕,並沒有留下別的痕跡,兇手很小心,但還是被我們看出了破綻。&rdo;
&ldo;第一,兇手行兇的時候,帶的是棉線手套。&rdo;
&ldo;第二,我們在臉頰淤痕對應的面板上,化驗出了甲醛、烷基酚多元醇及松香的成分,也就是印刷油墨的原材料,是一種松香改性酚醛樹脂。這種樹脂的特點是具有良好的溶劑混溶性,在紙張上的快速釋放性和印刷過程中的良好的適應性,因此多被用在高檔膠印中。&rdo;
老唐說完環視一圈,發現幾乎所有人眼前都是一片茫然,就差頭頂四個大字&ldo;你在說啥&rdo;。
於是他收斂起自己的裝逼光環,假裝咳嗽了兩聲:&ldo;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在死者的面板上發現了印刷用的高檔油墨,這種油墨可能是透過兇手所帶的的棉線手套傳遞到死者臉上。&rdo;
第24章 舊事重提(06)
&ldo;這條線索的指向性並不是很強。&rdo;李華說,&ldo;據我所知,蕪城最大的印刷廠就在南信新村東邊,在那裡住著的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都在這家印刷廠打工,他們都有可能沾到這種油料。另外也不一定是隻有印刷廠的工人才能接觸到油墨,如果買到油墨不乾的劣質書,也一樣容易沾到手上。&rdo;
&ldo;小夥子聽講還是不專心啊。&rdo;老唐搖搖手指,&ldo;我剛才說了,這種油墨比較高檔,所以一般不會大面積用在所有的印刷機器中,我們可以查查有哪幾臺機器裡面裝的是這種油墨,又是哪些工人負責這幾臺機器,至少能縮小一下範圍。&rdo;
&ldo;法醫那邊呢?&rdo;蔣東川問。
吳曼點點頭,祭出自己龐大的照片庫。
&ldo;死者是女性,十五歲,身高159公分,體重35公斤……&rdo;
&ldo;35公斤?&rdo;井翔皺了皺眉頭,&ldo;真輕。&rdo;
&ldo;經過檢驗,死者有中度營養不良,化驗胃裡物質的時候也幾乎找不到食物殘渣。&rdo;吳曼說,&ldo;據我估計她應該已經有超過二十四小時沒有進食了。&rdo;
&ldo;另外,死者身上一共有六十四處鈍器打擊的傷痕,其中十二處,就是照片上我用紅色筆圈起的這些,是同一種傷痕。&rdo;吳曼說。
老唐接過話來:&ldo;第一種兇器的長度大於三十五公分,直徑45厘米,表面有不規則花紋,倒刺,和不平整的凹陷。&rdo;他從桌子下面掏出一根棍子在眾人面前晃了晃,&ldo;應該是這種木棍。當然,它只是這個兇器的一部分,整根棍子的長度可能在三十五公分到一米二之間。&rdo;
吳曼:&ldo;第二種兇器造成的是這種類似鞭痕的傷痕,照片上用藍色標註,全身共有三十七處。&rdo;
老唐晃晃手裡的樹枝:&ldo;第二種兇器是類似這樣的樹枝,細長,有韌勁,造成的傷口有輕微滲血,覆蓋於第一種兇器造成的傷口之上。&rdo;
&ldo;第三種兇器直徑是七公分的圓柱體。&rdo;老唐拿起自己的水杯,&ldo;形狀跟這個類似。&rdo;他頓了一下,&ldo;剩下就是最後一種兇器。&rdo;
老唐:&ldo;最後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