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解放戰爭 之 預判了敵人的預判 (第1/2頁)
蟻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晉寧最初制定的圍點打援計劃中,第二次岱嶽鎮戰鬥與伏擊戰是緊連的,二道溝是伏擊戰的最北端,這樣部署的好處是兩個戰場相距不遠,便於從岱嶽鎮抽調兵力增援伏擊戰場,最主要的還是二道溝至八步堰這段地形、更適合打伏擊。
徐司令給馬晉寧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就是,更換伏擊戰的主戰場,將伏擊圈由二道溝至八步堰,改為八步堰至東鄯河路段,因為徐司令判斷,增援岱嶽鎮的國民黨軍隊,不會乘坐火車直撲岱嶽鎮,而是在八步堰下車,轉道公路向不到10公里的岱嶽鎮進攻。
徐司令的判斷,既是站在國民黨統兵將領的角度思考問題,研判敵人可能的判斷,也是出於多年戰場經驗的直覺,他對那片丘陵地帶的地形、經過認真研判:
山陰縣中南部這片丘陵地帶,呈北高南低的形勢,馬晉寧選擇把伏擊戰場定在二道溝至八步堰這段鐵道兩側,就是因為這段鐵道與丘陵的落差更大,居高臨下的優勢更明顯。
但是馬晉寧忽略了一個情況,這片丘陵地帶總體上像是一個立起來的“凹”字,在八步堰地帶的鐵道西側,有一片凹下去的低窪丘陵,最低的地方距離鐵道路基還不到一米,鐵道西面兩百多米就是朔懷公路,距離岱嶽鎮只有八九公里。
徐司令認為八步堰以北的山丘越來越高,就算是小股解放軍也能對敵形成較大威脅,而且二道溝是伏擊陣地已經暴露,國民黨帶兵將領不會冒險繼續前行,料敵從寬,要把敵人從八步堰轉為沿公路北上、制定對應的對策。
解放軍本來就兵力不足,不可能同時在八步堰以北、以南構築兩個伏擊陣地,馬晉寧認真分析徐司令的意見,結合他實地勘察那片丘陵地帶的情況,最終將伏擊戰場定在了八步堰至東鄯河之間的鐵道兩側低矮山丘。
戰後進行戰鬥覆盤,證明徐司令確實準確預判了丁旅長的預判,他得知試探部隊在二道溝遭受解放軍阻擊後,丁旅長認為解放軍不應該將阻擊陣地設在距離岱嶽鎮火車站那麼近的地方,所以他決定半路在八步堰,改走公里前往岱嶽鎮。
八步堰。
其實在任道遠發來電報之前,朔州地下黨關於一個旅國民黨軍、分乘三列火車北上的電報就已經發過來了,熊忠國按照戰鬥部署,已經開始將拆下來的鐵軌斜插在這一路段最高的護坡處。
熊忠國沒有在鐵道正面部署阻擊陣地,封鎖敵人向北突進的阻擊陣地設在了較高的兩側山丘上,兩側負責阻截任務的連隊,分別加強了三挺輕機槍、兩箱箱美製2手雷,目的就是要將國民黨軍封鎖在車廂內,不給其冒險突圍的機會。
馬晉寧制定的這個伏擊計劃,能得到徐司令的批准,很大一個因素是他們都對國民黨軍隊的深刻了解,“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被國民黨軍隊機械、刻板、頑固的灌輸給了各級軍官和士兵。
解放軍包圍敵人後,立即用猛烈的火力將敵人困在車廂內,這樣一來,國民黨軍自上而下的指揮體系被切斷,團一級雖然配備的有電報機,但團卻沒法向營這一級下達命令,況且他們都被困在車廂內,對外面的情況不瞭解、都不敢貿然採取行動。
“嗚!”
“吱……”
由於鐵軌、枕木堆積起來的障礙物,黑乎乎的堆滿了那段道路,遠處看、還以為是一大片黑色陰影,等司機發現不對、立即急剎車,火車在巨大的慣性下、依舊快速向前滑行,最前面這列火車直到碰上障礙物才停下來。
“呼……”
無數火把從鐵道兩側的山丘上拋了下來,引燃了早就堆積在鐵道兩側的柴堆,整條鐵道談不上有多亮,但被迫停下來的列車、實實在在的暴露在解放軍的槍口下。
“啪!”、“啪!”、“啪!”……
“噠噠噠!”、“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