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誰來丟人
首先是等秭小偉去到園林學院上課,就被通知到公管院那邊開會。
然後得到個五雷轟頂的訊息。
公管院也就是國家治理學院在校方支援下,決定為即將二十七歲的研究生種小偉申請傑青。
秭小偉頓時覺得頭皮發麻,外焦內也焦,你們怎麼說得出口!
傑出青年學者俗稱小院士。
差不多屬於整個國家科研體系裡面僅次於科學院院士的青年學者最高地位。
換句話說就是基本拿到了候補院土的資格,等前面同專業的學閥們騰位置而已!
每年大概全國評選個兩三百人。
個個都可以是相關專業院校二級院長的熱門人選!
西南聯大作為211高校,鎮校之寶的院士現在只有四位,有兩位還是雙聘,也就是還在別的院校同時兼任,剩下兩位都在九十歲左右。
已經二十年沒出過新院士。
迄今十餘年沒有自主培養出一位國家傑青,僅有的一位傑青也快六十歲了!
作為年預算五十億的高校,這屬於非常丟臉的事情。
尤其是好幾個青年尖子都是轉到其他院校,才出成果成為傑青。
更說明整個科研體系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沒什麼上升空間。
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啊,秭小偉上回讀大學丶後來做金牌教培,肯定對這個科研體系的地位分段有了解。
如果說院士算奧運冠軍的話,這差不多也算奧運參賽選手級別了。
聲音都抖了:「愚人節還有大半個月,不用這麼逗我玩,我這跟科學完全不沾邊!」
談話的院領導平時也是秭小偉的研究生導師:「人文社科怎麼不是科學,每年關於管理科學領域都有十位左右的學者入選,具體名額也不限定,研究解決管理科學與管理實踐中的問題不就是你的課題核心嗎,論文都有三十二篇了,篇篇中肯,字字珠璣,充棟汗牛啊。」
尼瑪,秭小偉差點笑出聲來:「我那是工作隨筆報告,把實踐工作中的心得體會跟公共管理學理論做對比探討,還從來沒發表過,更談不上什麼重要刊物指標-—---對,還有標準,我只是個在讀研究生,我記得這起碼得是教授職稱才能參與吧。」
院領導很誠懇:「要求是博士以上,我國所有評選標準都有硬性要求,但每項標準裡也都會有句特別突出和緊缺的人才,可以適當放寬標準嘛。」
這差不多放得有太平洋那麼寬了。
傑青要求是45歲以下,一般都是卡著點兒才能選上。
一來科研往往一二十年才有成果,二來也要論資排輩,人家放寬是45歲放到4
7,50歲就頂天了。
哪有這才二十七的!
三十多的傑青基本都是超級牛逼的少年得志,行業大拿。
然後起碼得博土級別以上的職稱,教授是常態。
秭小偉可以說除了年紀小,其他樣樣不沾邊。
但反過來說他最強的可能就是業績,管理實踐的業績一項項簡直逆天!
還都是動用了智慧化科技丶網際網路技術的管理學成果。
關鍵是都憑億近人。
《如何依託生產力推動新時代的城市化變革》,他是真花了兩三億搞個工業區園林來初證,然後花十幾億搞工人新城來徹底論證!
《社交媒體時代下合理運用網紅經濟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江州民國影視城的個案研究》,那也是真金白銀搗鼓出日訪問流量幾萬到幾十萬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論網紅經濟丶網際網路智慧化對製造業20丶新工業模式的助推途徑》,則更是賣出去整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