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第1/2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還是打散分開,卓清所在的百人小隊被分到兩座丘陵之間,依山傍水的地方。這裡炎熱而溼潤,因此樹木雜草極多。
秦人發給他們工具,讓他們砍樹自己搭窩棚容身。卓清看著自己拿到的工字鋸,再看看趙時拿到的斧頭,倒吸一口涼氣。
不是因為秦人竟然發了利器給他們。他們遠離趙國,到了巴蜀之地,來的時候心就涼了,除了個別膽大或是傻的,路上根本沒人逃。
這地方離開人群不就是個死嗎?拿著利器又怎樣,戰場上都打敗了,還能靠這百人小隊在這種地方造反麼。
他驚的是秦國的鐵器怎麼能這麼鋒利。到用了一段時間,窩棚都搭起來之後,他更是為其堅固耐用而嘆息。
不要說他們卓氏了,趙國的鐵官都做不出來。就是這麼好的鐵器,怎麼戰場上用的還是青銅器呢。
他把這個疑問提出來,務農為生沒什麼見識,一向顯得比較笨的李申不加思索地說:“比青銅貴唄。”
趙時啐了他一口:“你腦子叫狗叼去了麼,都發給我們隨便用了,還能貴到哪去?”
這個疑問直到後來定居下來,他們與管理他們的秦人什長閒談才知道,秦國把鐵器優先做了農具用。
已經成了這個趙人村落裡典的秦人笑罵:“就你們趙國,我們用青銅戈就能贏,換什麼啊,不要錢的嗎?上面說了,用壞了再騰換。”
一時把他們說得默然,隨即又釋然。算了,反正他們也是秦人了。
等搭好窩棚,秦人帶他們開溝劃地,一把火燒得精光,搶出時間讓他們把地給開出來。這時又發了鋤頭鐵鍬等農具。
之前的斧子收回去了,新發的這些要錢,要他們以後種糧食一年一年的還。行吧,命保住了還能耕田為業,欠債就欠吧,橫豎就一條命在這裡。
反正田也不是他們的,只是先給他們種,一年一年的除了交租稅,還得扣租金。不過有地種就不錯了,他們畢竟是俘虜,說分了田給他們種,他們自己都不信——秦人都沒得地發,儘管秦人要是被移到這種地方是會發地的,可他們又不是秦人。
不是高利貸就不要緊。有了田傍身,欠著債心裡也有底氣,比不欠債但光身子一人沒有地要強。
當時已經到了冬季,但這個地方比他們趙國暖和得多,水都沒結冰。在窩棚裡過了一冬,這群北方漢硬是沒覺得有多冷,還以為自己時間過糊塗了,根本沒到冬天呢。
至春,發了麥種,來了幾個當地的老農,條條款款的教他們種地,又說這裡本來是種冬小麥與水稻的,他們來得晚,來不及了,今年先在春天種上小麥,免得一直吃官府的糧。
卓清他們私底下牢騷:“吃的糧也得還,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還上。”
又種馬鈴薯,但都沒讓他們多種,反而是開了很多地,一起種甘蔗。
這是他們這些平民都沒見過的東西,只有個卓清不熟悉的人低聲嘀咕了一句:“柘。”
卓清沒吭聲,李申問:“什麼?”
那人說:“楚國的柘。我也沒見過,只聽人說過。”
卓清拉了拉李申,他猜那人是個做將領的小貴族,被俘後見沒有認識的人,就沒暴露身份,結果被一起送到這偏僻地方來了。
他不想惹事,萬一那人自恃身份拉他們造反,豈不是麻煩,還是少打交道好。不過看那人的樣子,估計也不是什麼大貴,一開始幹活不行,秦人估計也看出來了,只是懶得理會,最近幹得挺好,還是挺從心的。
以時下的訊息傳遞速度,有些朝廷大事與後宮八卦,能飛快地在一個月內傳遍七國;但更多的小事,比如農業與工業上的變更,可能發生三四年了,連本國其他地方都未必聽說。
卓清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