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5 (第2/2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劉徹的頭髮始終沒剪, 而李世民進初中, 軍訓的時候, 終於還是狠狠心, 剪掉了, 卻也不像他想象得那麼不適應。畢竟他是真正融入這個時代生活了這麼久,心理上已經不覺得剪掉頭髮算什麼大事了。
初二那年假期他接了個戲,不是古裝了,演一個軍人的弟弟, 片子是講的初建國時那場立國之戰。
李世民先背自己臺詞, 又去搜紀錄片看,本來買了零食邊吃邊看, 最後是把零食推到一邊,懷著敬意看完的。回去後他又去借了書看, 在自己的筆記本里寫:“我的戰略眼光還是可以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歷史上的他對遼東的評價就是這樣啊,認為這個地方不拿下來,會成為後代子孫的憂患。
那時候倒不是因為未卜先知,覺得東瀛或是另一個文明會以此為跳板入侵。但即使沒有這些外患,這塊地方的戰略位置依然難以忽視,它足以孕育出一個國家,成為華夏新的邊患。
李世民覺得,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對標的是後世白山黑水中形成的女真民族。
以前他迷茫過,為著要不要徵遼東,要不要征討四方,但現在他已經明白了。
有些事確實是不得不做的,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你不去征討,就會成為被征討的那個。明知道北邊的茫茫草原大漠上,走了匈奴還有鮮卑,走了鮮卑還有柔然,走了柔然又有突厥;明知道吐谷渾那塊地方佔住了也收不上來多少賦稅,一旦國力衰弱又容易重新失去,但大唐開國後還是要打那些仗。
不打,四面是敵,當時就不好過了。打了,幾十年的和平,聽起來很短暫,可是歷史上的盛世,能有幾十年的和平發展,其實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而此世此國,從建國至今,同樣不足百年呢。只要自己爭氣,用打出來的和平時光拼命發展,外患自然會平息。大唐所不足的,就是這幾十年裡一蟹不如一蟹的繼承人了。不過大唐好的是,外部環境並不險惡,不用那麼拼命才能立足。
重要的是將民生與軍事做個平衡,大唐立國時並沒有這一朝這樣艱難。這一朝開國,民生艱難,而外患亦是到了不得不應戰的地步。
他的大唐至少還有得選,可以從容的選擇一個對國內影響最小的合適的時間去開戰。
但他有了新的猶豫,自己想不明白,終於給嬴政和劉徹發去了訊息。
“你們說,我要不要加入瓦崗,或者去高雞泊,直接造反呢?”
劉徹先是發了個問號過來。畢竟他跟李世民聊過這個,當時李世民可沒這想法,想的還是跟隨父親積蓄力量然後起兵,用最快的速度掃平天下。
李世民輸入又刪去,不知道怎麼解釋自己現在的想法,最後發了語音。
“世家門閥的力量太強了,如果走原來的路子,大唐一朝都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在想不破不立,從頭建立一個國家,而不是在大隋的基礎上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