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扶起的人生階梯(上) (第1/4頁)
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個在特殊年代中平凡人的故事。
“回顧一段歷史,回顧一個曾被隆重新命名、又被轉眼間忽略了的人群,高調的宣揚當中可能暴露出尷尬和無奈,煽情的詛咒當中,也可能挫折了探求與改善的苦心,還有年輕人的奮鬥與熱情。其實,多是普通的人,又是各式各樣的人,被歷史湧動,也被歷史沖刷,偏偏歷史也有曲折與妄動,歷史也有粗枝大葉,造就了酸甜苦辣。”一一王蒙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年代,雖然在某些方面受到些損失,但也孕育出了一些獨特的現象。在文革後期,毛主席提出了一項重要指示:“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選拔學生。”這一指示改變了當時的招生政策,將招生物件鎖定在了那些擁有兩至三年實踐經驗的工農兵、革命幹部以及下鄉、回鄉知識青年的身上。
這種招生制度採用了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方法,旨在挑選出那些在實際工作中有出色表現的人才,進入到大學中深造。這樣的舉措不僅讓更多的工農兵子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也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具有實踐經驗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有人認為,工農兵學員代表了一個時代,承載著那個時代的記憶和希望。他們來自各個領域,經歷過艱苦的勞動和社會實踐,對於社會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克服了重重困難,展現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智慧。
這些工農兵學員們透過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用自己的奮鬥精神和創新思維,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們所創造的業績和成就,構成了那個時代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工農兵學生的出現,既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突破,也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一次嘗試。儘管這個時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侷限性,但我們不能忽視工農兵學員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當……當……當……”悠悠的鐘聲,在夕陽的餘暉裡,伴隨著縷縷炊煙在港灣村的四處飄蕩著。
這悠悠的鐘聲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謠,迴盪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裡。而那縷縷炊煙,則像是村民們生活的氣息,瀰漫在整個村莊的上空。
一棵老槐樹下,老老小小十多人,蹲著的,站著的圍擠在一堆兒,各自端著自家做的飯菜,邊吃邊聊著。他們有的拿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飯,上面蓋著一些自家醃製的鹹菜等簡單的菜餚;有的則捧著一大碗香噴噴的手擀的麵條;有的是喝著玉米麵糊糊,就著餅子不論什麼樣的飯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大家圍在一起,有說有笑,談論著村裡的大小事情。孩子們在一旁嬉戲玩耍,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大人們則交流著莊稼的收成、家庭瑣事和村裡的新鮮事。
在這個溫馨的場景中,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鄰里之間的和諧氛圍。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這裡卻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和友情。
“聽說今天晚上開會要推薦上大學的人選。這可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次。”
臉上長著花白鬍子,愛給人們講故事的張大爺話音未落,身邊的一個小青年接著說到:“文化革命了七八年,大中專院校一直停課鬧革命,現在開始用推薦的方式招收工農兵學員了……”
“我看,咱村應該推薦杏兒。人家從小就學習第一,要不是趕上文革,早就應該是大學生了。”有一箇中年人不緊不慢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去年恢復高考,她成績優秀又能怎麼樣,還不是受了‘白卷’先生張鐵生的害,名落孫山了。”那個小青年似乎有些不平的說道。
“從古至今都是貴人多磨難麼!”張大爺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