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省城裡只有一所師範學院,它歷史悠久、名聲顯赫,曾經培養出無數優秀人才,是該省的教育界翹楚。這所學校不僅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還匯聚了眾多傑出的教師隊伍,他們以博學多才、教學經驗豐富而著稱。
然而,文革時期,由於各種複雜的因素,這所學校被迫遷移到遠離城市喧囂的古晉陽縣城裡。這裡的環境清幽寧靜,但也相對較為偏僻。這所師範學校的教育目標非常明確——為當地培養優秀的小學教師。然而,當時的社會環境卻讓這個目標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那個年代,教師的待遇極低,甚至可以說是微薄到讓人難以維持生計。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家有三口糧,不當孩兒王”。這種觀念深深地影響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看法,使得很多人不願意選擇成為一名教師。
此外,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這所師範學校已經好幾年沒有招收學生了。這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學校都面臨著嚴重的師資短缺。那些曾經在這裡學習過的老師們也逐漸老去或離開了工作崗位,而新的教師又無法及時補充進來。這樣一來,整個教育系統陷入了一種惡性迴圈之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師範學校的存在變得尤為重要。儘管困難重重,但它仍然肩負著為當地培養新一代小學教師的重任。這些未來的教師們將肩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努力改善當地的教育狀況。他們不僅需要具備紮實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還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奉獻精神,去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何家杏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車後座上綁著她簡單的行李。她一心想著儘快趕到新學校報到,所以沒有時間去欣賞沿途的風景。儘管她知道這個省會城市非常繁華熱鬧,但她只能匆匆而過,無暇顧及。
沿著寬敞的大道一直往南走,何家杏一邊騎車行路一邊向路人打聽師範學校的具體位置。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騎行,她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那座位於古晉陽縣城中的龍城師範學校。
走進校園,何家杏立刻感受到了一股濃厚的歷史氛圍。雖然已經是深秋時節,但校園內依然綠意盎然,讓人感到心曠神怡。一棵棵古老的柏樹高聳入雲,彷彿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校園內的建築雖然略顯陳舊簡陋,但每一處都散發著古樸的氣息,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與榮耀。對這兒的此情此景何家杏似乎有種熟悉的感覺,好像曾經到過這裡似的。
這一屆的工農兵學員,學校總共招收了兩百多人。這些人基本都是插隊或者返鄉的知青。他們的年齡相差較大,最大的已經二十七、八歲,而最小的還不到二十歲。由於各自的經歷不同,他們的背景也多種多樣。有的曾經是民辦或代課教師,有的則是轉業或退伍軍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曾擔任過農村的基層幹部。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儘管他們的背景和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的政治面貌卻出奇地一致。其中,共產黨員佔據了全班人數的五分之一,其餘所有人都清一色的是共青團員。學校根據專業設定將學員們分為政文、外語、數學和體育四個專業班級。根據個人選擇,何杏被分配到了政文班。
報到後,何家杏按照教導處邸老師的指引,穿過校園裡的樹叢,進入了一個幽靜的小院。這裡有幾排整齊的平房,便是女學生們的宿舍區了。家杏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房間,推開房門一看,裡面擺放著八張床鋪,整齊而有序。每張床鋪的被子都疊得方方正正,如同豆腐塊一般。屋子中央擺放著一個鐵爐子,旁邊的小桌子上面放著一把紅色的暖壺,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正在這時,一位身穿蘭地紅花衣服的女生從床上下來,操著一口濃濃的鄉音,熱情地向何家杏打招呼道:“你好啊!我叫蘇英,是從偏遠的山區農村來的。”說著,她便上前幫何家杏把行李拿進了屋裡,並關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