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好吧,明晨7 點來飯店接我,我們儘量早點出發。&rdo;
&ldo;放心吧,絕誤不了你的事。&rdo;他把計程車停在燈光輝煌的門口,一位穿紅
色制服的男侍者恭敬地拉開車門,請客人下車,又接過司機遞過來的行李。
2 第二天,他們趕往聖貞女孤兒院。若昂已經有經驗,提前準備了麵包和飲
料,兩人在車上對付了早飯和午飯。一路上若昂開得飛快,速度表的指標幾乎沒
有低於80英里。到下午,路面開始變壞了,而且越來越糟糕。在7 歲的巴西之行
的記憶中,除了奔放的森巴舞、熱情漂亮的混血姑娘外,加達斯也清楚記得城市
周圍的貧民窟,那簡直是悽慘的地獄世界。這些年,巴西經濟騰飛後,這種極度
的貧困已經消失了。
不過在這次行程中,他發現&ldo;富裕&rdo;和&ldo;現代化&rdo;還未擴散到遠離城市的鄉
村,路邊的種植園還保留有1 00年前的舊房舍。
&ldo;到了,已經到了。&rdo;若昂興高采烈地說,一路辛苦好像沒有使他疲勞。孤
兒院位於坎塔雷拉山的淺山區,顯然是一個過去的種植園改建的。樹木鬱鬱蔥蔥,
有巴西南部的雪松、巴拉那松,也能看到野扇棕、卡託萊娜椰子樹、野蕉樹,其
它一些樹木加達斯就不認得了,若昂介紹說有肥豬樹和巴西堅果。
孤兒院佔地極寬,綠樹叢像無邊的海洋,其間撒著一些簡樸的平房,還有一
些印弟安風格的圓頂草屋。
進了莊園的大門,汽車又開了很長時間,在一棟三層小樓前停下來。這兒顯
然是過去種植園中叫做&ldo;大廈&rdo;的主建築,是種植園主住的地方。若昂熟門熟路
地奔進去,上到二樓,快活地喊著:&ldo;魯菲娜嬤嬤,我又給你送來一位尊貴的客
人!&rdo;
他們來到院長辦公室,一個瘦小的女人含笑迎過來。她顯然是一個卡博克洛
(白人同印弟安人的混血種),大約50歲,頭髮已近乎全白了。加達斯曾聽獨眼
埃德說她可能是修女,一路上若昂也一直在稱魯菲娜嬤嬤,所以,加達斯已經把
她認定是修女了。實際上她不是。她穿著色彩強烈的連衣裙,巧克力色的面板,
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同她握手時能感到手心的厚繭。她的動作很輕快,不像50
歲的年齡,睿智的目光中充滿笑意。
她久久地同客人握手:&ldo;歡迎你,遠方的客人。&rdo;
&ldo;你好,魯菲娜嬤嬤。&rdo;加達斯也使用了若昂的稱呼。&ldo;我是美國華盛頓郵
報的記者加達斯。比利,聽說了聖貞女孤兒院的善舉,想對貴院作一個詳細的報
道。&rdo;
&ldo;謝謝,希望你的報導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為孩子們尋找養父母。若昂對這兒
已經很熟悉了,讓他領你參觀吧。晚上請住我們的客房,若昂知道在哪兒。等參
觀過後,如果有什麼問題再來找我吧。&rdo;
&ldo;謝謝。&rdo;
若昂第二天沒有走,領著加達斯參觀。孤兒院確實很大,加達斯用一個上午
只參觀了很少一部分。這兒分成許多家庭,規模大小不等,每個家庭有一個&ldo;媽
媽&rdo;領著,孩子們大都在38 歲之間。參觀的第一個家庭,家長是年輕的尤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