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第1/2頁)
鳳鳴岐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本按照李顯的預訂計劃,李賢這份摺子應該在朝議進行到將近尾聲時上方是最佳的選擇,概因到了那時朝臣們皆已精神疲憊,勢必很難就此重要議題做出嚴謹的思考,縱使有爭議也不會太過激烈,雖不可能一朝便能過關,可在下一次早朝到來之前,漕運摺子勢必將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同時太子一方未必便會全力反對,反倒是全力爭取將此事抓在手中的可能性居多,如此一來,便給了李顯以騰挪利用的空間,從而為暗渡陳倉之計創造條件,如今可好,李賢一上來就拉開架勢去打了太子的臉面,雙方之間已難有妥協的餘地,尖銳的矛盾衝突之下,政爭經驗明顯不足的李賢自不可能穩得住陣腳,於是乎,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一股腦地往外噴,這就造成了眼下這等極端被動的局面,倘若李顯再不出頭的話,光靠李賢的能耐,已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性了,而這顯然是李顯萬萬不願看到的結果。
「父皇,兒臣聽了諸位大臣的議論,頗有茅舍頓開之感,心中亦有些淺見,不知當講不當講。」李顯出列的速度不是很快,很有種不緊不慢的穩重感,出了列之後,也沒有急著開口,只是默默地站在了李賢的身旁,可就是這麼一站,原本已將暴跳發作的李賢卻很明顯地鬆了口氣,竟就此沉靜了下來,一眾朝臣們攻訐了一陣子,見李賢沒反應,未免也就覺得有些個無趣,漸漸地也就安靜了下來,待得大殿上已是風平浪靜之際,李顯這才對著高坐龍床上的高宗一躬身,語氣平緩地開了口。
「哦?顯兒對漕運一事亦有涉獵麼?那好啊,就說來聽聽罷,說錯了也無妨,朕不怪爾便是了。」高宗是懦弱了些,可並不痴愚,這一年來李顯的表現他可是都看在眼中的,心中自是對李顯格外高看了一眼,此時見李顯絲毫沒有初涉朝堂的緊張,身上反倒是透著股成熟穩重的味道,不由地暗自嘖嘖稱奇不已,這便微笑地點了點頭,一派溫和地回了一句。
「兒臣謝父皇隆恩。」李顯一絲不苟地行了個禮道:「父皇,兒臣以為六哥所言有理,諸臣工所言也不差,雙方只是道不同耳。」
「此話怎講?」高宗原本以為李顯站出來會堅決地支援李賢,卻沒想到李顯一開口居然是和稀泥的架勢,登時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李顯一眼,眉頭微皺地追問道。
「父皇明鑑,依兒臣看來,道有大道小道之分,實不可同日而語,漕運關係社稷安危,漕運不暢,其害大矣,去歲大豐,危害尚不顯,倘若遇飢年,若何如之,難不成天下竟有就食天子乎?是故,兒臣以為六哥所謀者大道也,比之僅顧一己之私者,其德昭焉,此兒臣之見耳,望父皇明斷。」李顯可不是李賢那等政爭菜鳥,這一上來便是從大義上著眼,言語不多,卻頗顯高屋建瓴之氣魄,雖沒一個髒字,卻狠狠地扇了先前冒出頭來圍攻李賢的眾臣們一個響亮的耳光,硬是弄得閻立本等老江湖都不禁為之汗顏不已。
「就食天子?呵,顯兒這話說得倒也不差,只是國庫不豐,朕又不願擾民,如之奈何?」高宗還真就是個就食天子——前些年高宗總往東都跑,雖說有著武后的慫恿的因素在,其實何嘗不是因著關中缺糧之故,不得已就食洛陽罷了,這會兒一聽李顯如此說法,不禁老臉微紅,苦笑著搖了搖頭,索性便給李顯出了個難題。
嘿,老爺子,還真有你的,又要馬跑又要馬不吃草,這等好事哪尋去?李顯險些被老爺子的話給氣樂了,心裡頭狠狠地腹誹了高宗一番,可也沒轍,高宗既已出了題,不答是不成的,不單得答,還得答得漂亮,好在李顯此番也是有備而來,卻也並不怯場,只略一沉吟,便已慎重其事地開口道:「回父皇的話,孩兒以為事情或許可以分兩步行去,其一,關中之地雖已不敷授田之用,然卻尚大有潛力可挖,若能耕種得法,量產倍餘實不足為奇……」
「哦?顯兒可有良策乎?」高宗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