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子龍門恩科 (第1/2頁)
木棉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元熙帝坐在御書房的龍椅上,面色凝重地說道:“江南東海府異象眾生,鬧起天災,快入冬了,一帶還鬧水災,百姓流離失所。朕記得上年撥款重金給東海府修建水利,諸位認為知府該當何罪啊?”
工部尚書盧尚此時心情忽上忽下,處事向來圓滑,戶部撥款給工部,貪了一部分裝進自己口袋。
又因和東海府知府是族人關係,默許知府貪汙,自己再從中收成,修建的水利想必也是豆腐渣工程。
盧尚硬著頭皮給族人說好話:“天道無情,發洪水難以料想得到,東海知府也是難以全力應對,還望陛下體諒。”
元熙帝怒目圓睜,喝道:“體諒?東海幾十萬的百姓誰又能體諒?不誅連此人,怎麼向天下交代?這東海知府曾經竟然恬不知恥向朕上書,說是百年不倒!”
元熙帝再次重複“百年不倒”,語氣愈發憤怒,聲音都有些顫抖:“賊寇就在東海旁邊郡縣作亂,朕不誅殺此人,難道想東海淪為賊寇的大本營嗎?”
首輔趙靖國和次輔吳立仁左右看了看,沒有打算替盧尚說話。
心中清楚,在這當口,若為盧尚求情,很可能引火燒身。
幾人雖同屬文官集團,但該放棄時就得放棄,要怪就怪盧尚和那東海知府自己撞在皇上的槍口上。
趙靖國拱手說道:“陛下,水災嚴重,我朝應該立即撥付款項,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元熙帝心中暗想:從朝廷撥款到地方,能剩下六成就算不錯,到災民手上還能喝上白粥那是老天保佑。
鄭重道:“不用了,朕已從內庫撥款,已派錦衣衛下去。至於知府嗎?不必押送回京城,直接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所謂內庫或內帑,就是皇帝的私人金庫,包括金銀財寶、珠寶玉器等貴重物品,由皇宮內的專門機構管理,主要用於皇帝及皇室成員的日常開銷、賞賜、修建宮殿等私用支出。
撥款由內庫支出,並由錦衣衛監督,看得出皇帝很不信任戶部的辦事能力。
盧尚心中暗自慶幸,還好,看得出來皇帝沒有趕盡殺絕,只是誅殺知府,其他官員暫不追究,還是穩定人心為主。
心中暗罵那知府,管他呢,自作聰明,貪了錢,還上書百年不倒,結果連洪水一天都頂不住。
五位內閣大臣對元熙帝的舉動沒有反對,有時候就是如此,帝王和士大夫的利益是有衝突,但只要在範圍允許之內,即可接受。
其實無論新黨還是清流也罷,有時候利益界限不是很清晰的。
眾人齊聲道:“陛下聖明。”
元熙帝看了看幾位內閣大臣,說道:“距離開國紀念日不到六十天,朕打算開設恩科以表我朝,凡是各府前 10 名的舉人,無論往屆還是應屆,沒有在籍官冊就可參加。這件事情上就交由程愛卿督辦,其他大臣協助。”
程知儒施禮,恭敬說道:“遵聖上之命。”
元熙帝說道:“幾位愛卿,今天的事情就到此為止,諸位散了吧。”
幾位大臣施禮辭退。
出了宮門之後,趙靖國、吳立仁、盧尚三人並肩而行,程知儒和崔護則朝著另外一邊走去。兩班人不和在朝中都是眾所周知的,不過舊黨一派勢力略微大於新黨。
吳立仁邊走邊低聲說道:“陛下設立恩科意在何舉,難道是我們搶奪人才嗎?”
趙靖國猛地轉頭,看了看周圍沒有其他人,大聲呵斥道:“你說的是什麼話,什麼是你的人才,是大周的人才!你這想法簡直短淺至極。”
心裡埋怨這人的政治遠見怎麼這麼低呀,元熙帝想招攬人才為自己所用,怕殿試那天時間太晚了,想起元熙帝不信任戶部,想想都寒心啊。
吳立仁聽了趙靖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