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雲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是乾隆初方苞奉敕編了《欽定四書文》,後來收到《四庫全書》中。明代八股文雖然名家很多,時文選本、專集很多。但沒有欽定的專書收八股文。梁章鉅《制義叢話》例言中說:
&ldo;《四庫全書》中,所錄歷代總集別集,至為詳晰,而於制義,惟恭錄乾隆初方苞奉敕所編之四書文四十一卷,此外時文選本,及各家專集,一概不登。&rdo;
按方苞,字靈皋,江南桐城人(清代江南包括安徽和江蘇)。康熙四十五年會試中式,因母病未應殿試歸。學宗程、朱,著文嚴於義法,為古文正宗,是桐城派古文創始人。融古文筆法入八股。乾隆初奉欽命編制藝文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崇禎四集,清文二集。凡例八則。《四庫全書總目》介紹雲:
&ldo;是編所錄,一一仰稟聖裁,大抵皆詞達理醇,可以傳世行遠,承學之士於前明諸集,可以考風格之得失;於國朝之文,可以定趨向之指歸。聖人之思教無窮,即於是乎在,固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故時文選本,汗牛充棟,悉斥不錄,惟恭錄是編,以為士林之標準也。&rdo;
&ldo;以為士林之標準&rdo;,這說的是很重要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ldo;樣板&rdo;。廣大士子就照著這個標準模式來寫八股文。但是文風也在不斷變化,一時有一時時尚,同樣是八股文,康熙、乾隆各個時期,也有不同的時尚差別。據記載:嘉慶中葉,文體變的怪異,可能受當時漢學考據的影響,參試士子往往尋找僻書字句,以炫耀新奇,顯示自己的學問。當時有一御史黃任萬,奏請續選&ldo;欽定四書文&rdo;,以正文體。奉上諭雲:
&ldo;制義一道,代聖賢立言,本當根柢經史,闡發義蘊,不得涉於浮華詭僻,致文體駁而不醇。自乾隆四年,欽定四書文選,凡前明大家名家,悉按其世代裒次。而於本朝文之清真雅正者,一併採列成編,選擇精嚴,理法兼備,操觚家自當奉為正鵠,乃近科以來,士子等揣摩時尚,往往摭拾《竹書》、&l;路史&r;等文字自炫新奇,而於經史有用之書,轉未能潛心研討,揆之經義,漸失真源,今該御史奏請修正文體,固為矯弊起見。但折內所稱欲另選近年制義,以附《欽定四書文》之後,此則尚可從緩。試思近時能文之士,求其經術湛深,言皆有物者,未必能軼過前人。即廣徵博採,亦恐有名無實。是唯在典司文衡之臣,悉心甄別,一以&l;清真雅正&r;為宗,而於引用艱僻,以文其固陋,專尚機巧,以流入浮淺者,概屏置弗錄,則海內士子,自各知所趨向,力崇實學,風會日見轉移,用副國家振興文教至意。欽此。&rdo;
這篇&ldo;上諭&rdo;較長,在此全文引用,除說明當時八股文風情況外,有一點卻十分值得讚賞,就是對御史奏請續編&ldo;欽定八股文&rdo;全無興趣,而指出&ldo;即廣徵博採,亦恐有名無實&rdo;的本質,十分坦率可取。使人不免想起近年不少大部頭書,種種&ldo;辭書熱&rdo;,輾轉剪貼(連抄襲都不肯),似乎自知之明差多了。當然為了發財那是例外。
七是欽定的統一衡文標準,就是上段所引嘉慶上諭中&ldo;清真雅正&rdo;四字,不過這不是嘉慶定的標準,而是他祖父所定的。據梁章鉅《制義叢話》記載:雍正十年,始奉特旨曉諭考官所拔之文,務令&ldo;清真雅正,理法兼備&rdo;。乾隆三年,復經禮部議奏,應再飭考試各官,凡歲科兩試,以及鄉、會衡文,務取&ldo;清真雅正&rdo;,以為多士程式。乾隆十四年,復奉&ldo;上諭&rdo;雲:
&ldo;國家設科取士,首重在四書文,蓋以六經精微,盡於《四子書》。設非讀書窮理,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