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親李全略是姻親,李同捷剛叛亂時還資助過他糧草,後來經過宰相韋處厚的警告,才斷絕了來往。

成德節度使王庭湊本就是殺掉主帥上位,靠武力逼迫朝廷認可的逆臣,對朝廷更是三心二意。不但不去攻打李同捷,反而時常在背後搞些小動作,後期更是直接發兵與朝廷對抗。

態度較為積極的只有武寧節度使王智興、盧龍節度使李載義與橫海節度使烏重胤三人而已。

武寧軍位於江蘇徐州,遠道而來,心有餘力不足。

盧龍軍李載義是太宗之子李承乾的後人,地道的皇室宗親。烏重胤是中唐名將,多次參與討逆作戰,對朝廷忠心耿耿。

因此,剿滅李同捷的重任也就歷史性落在了李、烏二人身上。

十月份,烏重胤自橫海以南發起進攻,數次擊敗李同捷,打得李同捷打不著北。只可惜烏重胤此時已近七旬,在戎馬倥傯中不幸染疾,十一月初八于軍中病逝。

朝廷只得臨時換帥,緊急用保義軍(河南三門峽、陝西潼關等地)節度使李寰接替烏重胤。

李寰是橫海故將,曾於長慶二年(822年)與另外一位將領傅良弼率軍堅守博野,抵抗盧龍、成德兩鎮進攻,因功被朝廷重用,逐步提拔為節度使。

誰知官一當大人就變了,李寰早沒了過往那種強敵環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眼中只剩下利益。他一到任就擁兵不前,只知向朝廷索取錢糧。就這樣混了大半年,寸土未取、寸功未立。

文宗一氣之下將他遷任夏綏(陝甘交界地區)節度使,把他曾經的戰友、原夏綏節度使傅良弼調整到橫海。不幸的是,傅良弼未出陝西就病死途中。

橫海戰場如同施了魔咒一般,誰來誰倒黴!

沒辦法,文宗只得委派左金吾大將軍李佑出任橫海節度使。李佑出自原淮西軍,憲宗時曾跟隨叛藩吳元濟對抗朝廷,被名將李愬收降,在雪夜下蔡州一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朝中為數不多還能打仗的將領。

南線這邊頻繁換帥,北線也是變故不斷。

先是魏博節度使史憲誠想要支援李同捷,在其子史唐的力勸下回心轉意,派兵二萬五千人,在史唐和都知兵馬使齊志紹率領下趕赴德州討伐李同捷。

緊接著成德節度使王庭湊因資助李同捷糧草物資,被文宗撤銷一切職務,王庭湊挑唆齊志紹殺掉史氏父子,自領節度使。

齊志紹遂率本部兩萬人馬回軍進逼魏州(河北魏縣,魏博軍府治所),史憲誠向朝廷告急。文宗令義成(河南鄭州、滑縣)節度使李聽率軍支援。

太和三年(829年),戰場局勢開始向著有利方向轉變。

正月,李聽與史唐合兵一處擊破齊志紹,齊志紹帶領殘部逃奔鎮州,投靠王庭湊。

盧龍節度使李載義從現在的天津方向,向滄州發起進攻,一舉攻破長蘆縣(古縣名,位滄州西側),威逼滄州。

二月份,橫海節度使李佑率軍擊敗李同捷,向德州發展進攻。

不久,李載義擊破滄州外城,武寧節度使王智興進佔棣州(山東陽信縣南),李佑攻陷德州。

橫海所屬四州已去其三,李同捷見大勢已去,無奈向李佑請降。李佑將降書上奏朝廷,讓大將萬洪進駐滄州駐守。

朝廷指派諫議大夫柏耆到前線慰勞,誰知柏耆立功心切,竟私下帶數百親衛強行闖入滄州(河北滄縣),託故殺掉萬洪,擒獲了李同捷及其家人押送京城。因擔心沿途被王庭湊所劫,在路上處死李同捷,傳首長安。

滄景之亂歷時三年,各鎮兵馬竭盡全力才勉強取勝。然而勝利果實卻被從未參戰的柏耆輕易摘走,李佑驚怒之下暴病而亡。

文宗大怒,將柏耆貶為循州(廣東惠陽)司戶,後又將其賜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