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甘露殿正殿,楊廣憂心忡忡的步入殿中,來到楊堅面前行禮道:“父親,孩兒有緊急情況稟報。”
“又有何事?”楊堅哼了一聲道:“說來聽聽,到底是突厥大軍再起,還是有人嘯聚造反攻打州縣城池?”
“呃…”楊廣愣了一下,心說父親這什麼口氣?
很是讓人莫名其妙啊。
他琢磨不透父親言下之意,乾脆通通拋開不理,徑自拱手道:“父親,幷州、冀州、豫州連日以來暴雨不斷,水勢匯入黃河以後,於下游漫過河堤,使河南十二州變成一片澤國。”
“你是什麼?”楊堅悚然一驚,頭痛、煩躁等等病症在這一瞬間彷彿不翼而飛,昏昏沉沉的頭腦猛然清醒。
不由得楊堅不緊張,十二個州就這麼化作一片澤國了,受災百姓、死傷百姓之多可想而知,而且水災過後,饑荒會接著發生,而這一切又會造成更多人死亡,更要命的是洪澇災害的地方往往會爆發瘟疫,這一切的一切是足以動搖帝國根基的。
他猛的站了起來,咆哮道:“都水監前日不是說水勢可控麼?還有地方官員怎麼沒有加固加高河堤?”
“汾水兩岸連續下了兩天兩夜的大暴雨,再加豫州洛水、幷州沁水也是如此,這些水勢到了管州就形成了極大的洪流,這其實是不可預料、難以應對之事。”
楊廣替都水監、地方官員說了句公道話,然後說道:“地方官員唯一能做的,就是將百姓遷到高處,好在之前有所準備,損失應該不算太大。依孩兒之見,當務之急是派忠誠可靠的人去賑濟災民、維護地方秩序,以免有人為禍地方、藉機作亂。”
“讓楊達去吧!”
楊達不但是門下省主官納言,而且還是隋朝宗親,楊素對他的評價是“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楊達耳。”而這番話,也深得楊堅和文武百官的認同。楊堅沉吟半晌,又說道:“另外改變以往的賑濟方式,執行以工代賑之法。”
事實上從大禹治水至今,許多賑災防疫方式已經有了雛形甚至已經開了先例,以工代賑這種看似新穎的東西,也不是沒有過,但是真正阻礙賑災的,是在賑災過程中執行力不足、監督不到位,導致賑濟之糧在層層下撥中,出現巨大損耗,本應是頓頓乾飯的賑濟糧,落到災民身上時,已經變成了清湯寡水、可見碗底的‘粥’,最終導致大量賑濟錢糧落入了貪官汙吏的口袋,而百姓能夠活下來就已經對這些官員感恩戴德了,哪會在意、哪會知道朝廷發了多少?而朝廷事後派出的巡察御史,見到災民都活得好好的,自然無話可說。
而楊集提出了以工代賑的概念之後,在著重強調賑濟過程中的監督、執行之餘,同時也強調了輿論方面的宣傳,目的是讓災區百姓知道朝廷下撥多少錢糧、每家每戶應該分到多少,對於一下自己得到的,百姓心中都有數了。
巡察御史事後一查就能知道有多少錢糧落到百姓頭上,又有多少錢糧流失。如果有所流失,只須抓住負責賑災的官員和地方官員便沒錯。
而大隋王朝建立至今,黃河下游洪澇頻發,本身就有一套很好的辦法,當楊集提到“加大賑濟過程中的執行和監督力度、加強輿論宣傳”時,朝廷很快就弄出一套行之有效賑災良方。
這一次洪災,楊堅準備將這辦法使用上來,一來是看看這套賑災良方的效果;二來也是想發現不足之處,從中汲取經驗,進一步將賑災之策完善起來。
“內史侍郎薛道衡剛正不阿、眼中容不下半顆沙子,實乃監督主官的不二人選;另外可以讓將作大匠宇文愷主管建造一事。”楊廣說了自己想到的人選,又建議道:“伊州、庭州比是胡人,未了儘快讓他們成為大隋中的一員,用漢人去定居、影響是必不可少之事,而受災十二州人口眾多,並且是齊朝遺民,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