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第1/3頁)
如小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童若瑤忙給周氏添了一碗米粥,扶著她坐下,&ldo;再吃些吧,娘都沒怎麼吃。&rdo;
周氏搖搖頭,略垂著頭,怔怔發愣。童若瑤看了大哥一眼,用眼神告訴他,一會子她去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童若遠三兩下吃了飯,放下碗筷出去了。
&ldo;娘現在不想吃,等陳媽媽買了菜回來,女兒重新做娘愛吃的也成。&rdo;童若瑤故作輕鬆地說著。
周氏抬頭看了她一眼,嘴邊不禁溢位一聲嘆息,便站起來讓童若瑤扶著她回正屋去。
&ldo;你父親年前來上京,幸而有你二叔照應著,一切才這般順利。&rdo;周氏終於開口說話,卻說起童二叔,童若瑤一時摸不著頭腦,卻微笑著附和道:&ldo;二叔對咱們的好,我心裡都明白的,大哥也明白,偶爾聽二叔說起,多虧了哥哥在,二哥才上進了。&rdo;
周氏嘆口氣,想到當年離家時,童二叔背著老太太和張氏,硬塞了些銀子給他們。童老爹不要,周氏卻想著不能太委屈了兩個孩子,暗地裡就收了。所以童二叔尋到李家村,童老爹臉色不好,她還是勸著請童二叔進屋。
這些年已經熬過來,過去的事兒就罷了。可是眼下,難道就這麼算了麼?
&ldo;今兒是你二姐姐回門的日子吧?&rdo;走到屋裡坐下,周氏幽幽地問道。
童若瑤知道周氏心裡急,童若綰的婚事也八字有一撇了,自己也只比童若綰小一個月,馬上就十六歲,這之前找不到合適的人家,以後只怕更難。雖然童若瑤始終覺得十六七歲就嫁人,太小了些。可所謂入鄉隨俗,既來了這裡,就必定要遵循這裡的風俗。
&ldo;是,昨兒過去請安,老太太還和嬸子說起這事兒,讓咱們都過去呢!&rdo;
可週氏卻說:&ldo;今兒你就不去了,在家裡歇歇。&rdo;
童若瑤本能地一怔,卻沒有問,點頭笑道:&ldo;那讓小玉陪著娘過去吧,二姐出閣她沒瞧上熱鬧,今兒那邊怕是也熱鬧著。她以前是老太太跟前的,那邊熟悉的人多,正好回去找她們說說話兒。&rdo;小玉也是忠厚的,自從來了這邊,沒事兒壓根就不會過去。倒是那邊交好的小丫頭,偶爾過來看看她。
周氏勉強扯出一抹笑,自己的女兒懂事體貼,偏偏命薄。那笑還沒抵達眼底,就收斂住了,取而代之的是無限惆悵。
&ldo;娘,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不是爹爹出了什麼事兒?&rdo;童若瑤正色地道,&ldo;女兒是女孩兒,自是不該過問這些,可女兒見娘您這樣,心裡也是不安的。&rdo;
周氏差點兒就說出來,最後還是忍住了,抬頭看著童若瑤。溫柔的眸子掩蓋這一層水霧,能窺見無奈、不忍、心疼。
童若瑤脫口而出,&ldo;是女兒做錯了什麼麼?&rdo;
周氏忙道:&ldo;不是瑤兒。&rdo;
可這麼急切地反應,分明是愈掩愈張。童若瑤突然有種挫敗感,她做了什麼不該做的還是自己不知道的?如果真的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老爹不該訓斥嗎?為什麼母親會哭?
&ldo;娘,您告訴我吧,我以後注意就是了。&rdo;
周氏不知該如何說,原本就與瑤兒無關,說到底竟是自己一手惹出來的。她這會子根本就拿不出主意,可任由事態發展下去,對童老爹、對瑤兒都不利。
一切還得從老太太壽辰上說起,童若瑤在趙夫人的關注下,自然而然叫大夥都關注了,她本就生的漂亮,雖在鄉下長大,卻也得體大方。周氏她們並不知,童若瑤的名字漸漸傳開。卻不知如何傳到了吏部侍郎黃大人耳中,後來鄭夫人來拜訪了周氏,又親眼見過童若瑤,回去之後繪聲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