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漁民的出路 (第1/2頁)
巴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或許是因為高小琴高小鳳的原因,祁同偉對高家村的事情格外上心,回去之後,通宵達旦做出了一份初步計劃書。
那一千多農民的事情沒啥可想的,一年八百多的純收入雖然不算多,但在這個年代也算過的去,幫他們提高產量也不現實,短期內可以改進的,無非就是搞大棚,種反季蔬菜,爭取賣個好價錢。
關鍵是那六七百漁民。
他們現在的情況比當初紫溪還要惡劣,畢竟紫溪還有一個可以啟動的廢棄茶園,而漁民們面臨的是日漸枯竭的漁業資源。
祁同偉首先放棄了建冷庫的想法,一是開銷太大,二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要想改變粗放式捕撈,靠天吃飯的現狀,最好的辦法還是搞養殖。
問題在於,養什麼呢?
小龍蝦?
這年頭小龍蝦好像還是被認為垃圾食品,根本沒有幾個人喜歡吃,都是拿來餵鴨子的。
大閘蟹?
那玩意的技術含量應該有點高,市場需求現在好像也不大。
養牛蛙?
印象中對水質汙染很大,後來國家甚至出臺政策,禁止養牛蛙。
想來想去,祁同偉覺得,還是應該踏踏實實的養魚。
沿著翡翠湖岸邊,有大面積的灘塗地帶,和可以利用的淺水區,挖掘、隔斷出上千畝魚塘應該不成問題,而在桃花島那樣的湖中自然村,漁民可以搞網箱養殖。
為此,他特地跑了一趟京州,去水產科學研究院,請回了一名專家。
專家實地考察了一番後,認為這裡的條件,比較適合立體化養殖,把草魚、青魚、白鰱魚和螺螄一起養。
草魚吃草,成本很低,螺螄可以充作青魚的飼料,青魚和草魚的糞便可以培養大量的浮游生物和藻類,而浮游生物和藻類又是鰱魚最好的食物。
這幾種魚混養在一起,不僅產量大幅提高,還能減少飼料的支出,並保證水質不會迅速惡化。
對於桃花島等島上漁民來說,專家也認為應該採取網箱養殖的方式。
和魚塘養魚相比,網箱養殖有個巨大的優勢,就是活水養魚。
網箱裡的水和自然水域不斷交換,可以避免水質惡化和缺氧問題的發生,有助於魚類保持健康,不易發病。而且自然水域裡有大量活食和微生物,可以給魚類帶來源源不斷的食物,進一步減少飼料開支,加快生長速度。
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養出來的魚,肉質與野生魚類相差無幾,能夠賣出更高的價錢。
鑑於此,網箱裡可以養殖高價值品種魚,比如桂花魚、淡水鱸魚、黃顙魚、黑魚等等,同時混養一定數量的白鰱魚。
專家說的頭頭是道,漁民們則聽得茅塞頓開,心悅誠服,唯獨高小琴這個丫頭提出了異議:
“專家,可不可以不養白鰱魚,白鰱魚刺多,肉也腥的很,不好吃,魚販子都不收。”
“小姑娘,白鰱魚再不好賣,也必須要養,因為它可以吃掉水裡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淨化水質,保護其他魚類不生病。”專家解釋道。
聽了這話,祁同偉突然想到了個主意,問道:“如果不養白鰱,養鱅鰱的話,效果也是一樣的吧?”
“對,是一樣的。”專家點頭回道。
“祁大哥,鱅鰱是啥魚?”高小琴問。
“就是一種頭好大好大的魚。”
“哦,你說的是大頭魚呀,那魚也好不了多少,魚販子要麼不收,要麼活的兩毛錢一斤收,死的五分錢一斤,還要挑三揀四。”
“那是你們被魚販子坑了,大頭魚的身子雖然不好吃,但魚頭還是挺值錢的。
魚頭可以做成麻辣魚頭、剁椒魚頭,紅燒魚頭、魚頭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