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4/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來的;隨手可得的幸福不叫幸福。
真是如此。所以說,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被那兩個同學說成是“人間仙境”的地方感覺不到幸福,對“仙境”是不是一種浪費?
其實,我能夠體諒他們沒感覺的感覺。他們是從外地到北京來討生活的,每天關注的是生意,而荷花開不開,水鳥叫不叫,野鴨戲水不戲水與他們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關心的是今天的收入和明天怎麼擴大收入的問題。沒準還為生計正發著愁呢!身後的美景他們壓根就沒看見!就像在公園裡撿垃圾的人和遊人的感覺不同是一樣的。遊人看的是美景,撿垃圾的人看的是垃圾。有價值的垃圾才是他們眼中最美的景色!那東西能給他們換錢。而美景能換什麼?由於每天去圓明園,我常常看見個別拾荒者提著個大塑膠袋,眼睛專門往犄角旮旯瞅,見著垃圾筒就緊走幾步撲上去,開啟看裡面有沒有需要的東西。這讓我想起我曾經見過的一個撿垃圾的人。
生命中的快樂無所不在
那是我們小區裡常來的一個老太太,她的樣子很髒,每天都推著一輛竹車來小區撿垃圾。每天都有很大的收穫。據說,她單靠撿垃圾都成了萬元戶。有一天,她來撿垃圾的時候帶來一個小男孩,大約六七歲。當她在扒垃圾筒的時候,那個男孩就跑到花園去玩。我們小區的花園有個小亭子,和亭子連在一起的是一個長長的藤蘿架,兩邊長滿了藤蘿,還有專門供人乘涼的石桌石凳。這是很多小區裡都有的一般景色。但是,在那個男孩的眼裡就不一樣了,只見他在藤蘿架下又蹦又跳,一會兒蹦到石桌上,一會兒蹦到石凳上,一會兒又躺在草坪上打滾。他奶奶只顧撿垃圾,根本不看他一眼,整個花園就他一個人,他歡快得就要瘋了。突然,他靜下來,用手一根一根地撫摩藤蘿架的石頭柱子。然後,很深情地用雙手去摟抱它們。我當時正在窗戶上看著他,他並不知道有人看著他的舉動,他的臉剛好面對著我,我看見他髒汙的小臉上溢滿了幸福的笑,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他的笑那麼幸福,那麼發自內心,那麼滿足,我被他的笑感動了,被他的滿足感動了。真希望他就是這個小區的孩子!這個小區裡孩子很多,沒有一個像他那麼深情地享受這個花園的。
於是,我想到我們。我們就生活在小區裡,和花園相隔咫尺。花園裡有草坪,有各種花卉,有松柏,有萬年青……可是,我們卻跑到圓明園裡來尋找美景,羨慕住在湖邊的人家。其實,美景無所不在,我們就生活在美景裡,只是被我們忽視了,見怪不怪了,不新鮮了,對司空見慣的美景沒感覺了。所以,我們就不知足,不感覺到幸福。甚至總找那些不幸福不愉快的東西訴說,好像生活就是由痛苦構成的。
關於苦難情結
我覺得,人類文化一直都伴隨著“苦難情結”,如果你沒有苦難你就是白痴似的。這和聖經故事裡的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有關,滿世界對耶穌頂禮膜拜也和他的受難形象有關,只有受難者才配受到人們的崇拜和敬仰。所以,在許多作品裡都充斥著大量的苦難,有些苦難純屬無病呻吟。但是,即使是無病呻吟也比沒有痛苦強。誰要是不尋找痛苦而去尋找快樂誰就是可恥的。你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受苦的,你應該為你的苦難感到驕傲,為你的沒心沒肺的快樂感到恥辱!
其實,真正的痛苦是說不出來的。當你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痛苦,你就再也不想訴說了。能夠說,還說明你不那麼苦,至少你還能夠說出來。所以,辛棄疾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