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第2/2頁)
西羚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字的小仙。”
只是他也有些不解:“怎麼偏偏是扶蘇,那扶蘇也沒聽說文采出眾?”
曾經在秦王府負責管理文書典章的房玄齡也道:“的確未曾,始皇帝都留下詩詞,扶蘇沒有任何詩作傳世。”
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認真揣摩了一下字型道:“這文字不算優美,倒是簡約,適合印刷。”
褚遂良自幼跟隨虞世南與歐陽詢學習“筆法”,後來經過了魏徵的推薦,成為了太宗皇帝的“侍書”,也相當於是李世民的書法老師。
李世民非常重視書法教育,登基後把李淵時期的修文館改為“弘文館”,讓許多皇親貴胄子弟,來此間學習書法,而褚遂良就是弘文館的“館主”。
在戰爭的勝利後,文教也得提上計劃,君臣齊齊認真地看向天幕,思索著對東突厥的教化該如何進行。
李世民:“不知道突厥那邊能不能看到,派人去看看。”
“是!”
宋仁宗時期,滿朝後世赫赫有名的文臣看到天幕上的字型格外親切。
“天上的神仙也愛看書,這莫不是我大宋的神仙?”
趙禎老師張士遜說道:“這文字與我大宋的書宋有許多相似之處。”
——宋體字,本就是宋朝最早開始發明使用的印刷體,分為書宋和報宋。到明朝嘉靖年間,統一為出版行業印刷字型,後來傳入日本。因為是明朝時傳入,在日本又被叫做“明朝體”或者“明體”(4)。
趙禎索性命宮人在殿外設定茶座上茶,與眾臣一起喝茶看天幕。
“這裡面的句讀很有意思,比大宋的句讀更豐富。文字的排行也從豎變成橫,從左往後橫著看,我們都是從上往下、從右往左豎看。剛開始看還有點不習慣。”
於是一群未來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學家信誓旦旦:“天上這就是我大宋的神仙!”
相較於前朝的喜悅,明朝的氣氛有些壓抑。
朱元璋起初對兒子們十分縱容,直到藩王不斷擴建王府等荒唐事傳出,朱元璋也起了戒心,開始規定宗親無召不得進京。
而今日眾藩王匯聚一堂,卻不是因為什麼喜事,而是長子朱標的喪事。
“天上莫非也流行小說?”
朱棣原本對神仙之事並不在意,但看了看父親的臉色,故意大聲吹捧,“父皇免了小說的出版稅,大明的活字印刷術也比宋朝更發達,日後大明定然文風昌盛更甚於李唐。”
朱允炆也跟著吹捧:“祖父還頒佈了《大明律》和《大誥》,古往今來從未有帝王對百姓如此普法。設定了鄉學,讓寒門學子也有機會讀書寫字,大明日後定然會出現更多才子!”
朱元璋依然表情冷然,冷冷地看著天幕不為所動。
此時正是公元1392年,朱元璋經歷了1382年馬皇后之死,又迎來了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悲痛之下,脾氣有些陰沉不定。
哪怕是親生兒子們被召入京中送葬,朱元璋看兒子們的眼神一個一比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