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吃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王叔放心,大清皇帝已經說了,優待臺灣鄭氏一族,王叔只管放心就是。&rdo;劉國軒根本就懶得跟鄭聰說什麼,事到如今,有他沒他都沒什麼事情。
&ldo;既然如此,我這就寫降書用印,現在這個事情拖不得,遲則生變&rdo;馮錫範也清楚,現在施琅的水師就是懸在臺灣頭上的刀,不可能就這麼一直舉著,要是再不懂事,臺灣就危險了。
……
秦有福這一趟算是跑得順利,不過是吃了兩頓飯,睡了一覺,臺灣的降書順表就已經拿到手了。當然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臺灣的降書順表是必須送到京城給康熙御覽的,只有康熙同意了才算數。臺灣太危險了,秦有福是一刻也不想多呆,東西一到手,他也顧不得別的,匆忙告別了劉國軒,趕忙回到海峽對岸。
……
見到秦有福手裡的降書順表,姚啟聖後悔了,早知道這麼順利,他還守什麼總督衙門?就總督衙門那點事,交給誰辦不行?就算拿不了主意,耽誤一天兩天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什麼事情比招安了臺灣更重要?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也由不得他想得太多,當即寫下奏摺,八百里加急派人送回了北京。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是在他和秦有福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不用說,姚啟聖已經習慣性的忘記了施琅的功勞),皇上論功行賞的時候,身為福建總督的他怎麼都不會比秦有福的功勞小了。
且不說秦有福和姚啟聖他們這邊的動作,施琅這邊可是有點急不可耐了。施琅是海戰名將,他當然知道,臺灣沒有澎湖就等於沒有了盾,就算劉國軒有天大的本事,戰船隻要沉了,短時間內就不可能再有新的進行補充,只要持續不斷的進攻,就算是耗也耗死劉國軒了。臺灣之所以能撐到現在,關鍵就是有劉國軒統領的臺灣水師,要是幹掉了臺灣水師,攻佔貪玩根本就不在話下。施琅當然明白姚啟聖和秦有福正在跟劉國軒談判,想要招安劉國軒,要說這並不是壞事,至少可以少死一點人,可是對於施琅來說,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施琅盼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才抓到了這樣一次機會,他當然想拿到更多的戰功,可姚啟聖一直讓他按兵不動,這一等就是將近半個月。施琅好幾次都打算直接出兵,不顧及姚啟聖的命令。
就在施琅打算再派人去跟姚啟聖打聽一下訊息的時候,姚啟聖派人來通報,劉國軒和馮錫範已經上了順表,臺灣接受招安了。
……
第一百八十七章封賞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封賞
康熙這幾個月真是喜事連連,三藩剛剛平定,臺灣就撐不住了,劉國軒和馮錫範為了保全臺灣軍民,不得不聯合王叔鄭聰,說服延平郡王鄭克爽,上了降書順表,大清書算是一統天下了。為了這個事,康熙開心得大宴群臣,幾個本來被查出有問題要發配的官員算是撿了大便宜,康熙一高興,難得的開了金口,赦免了他們這些人,只是把他們打發回了家吃老米,並沒有讓他們到寧古塔受罪。
姚啟聖這會牛起來了,康熙下了聖旨,讓姚啟聖前往臺灣延平郡王府接受臺灣投降事宜,並負責安置和管理臺灣的政務,臺灣至此劃歸福建總督府管理,可以說姚啟聖成了劉國軒、馮錫範等人的頂頭上司。當然了,這只是指宣旨接順表前的這一刻,畢竟一宣讀了聖旨,延平郡王鄭克爽就成了漢軍正黃旗海澄公,雖然品級上不敢說比姚啟聖高,但是他可是有爵位的,按大清律,姚啟聖就得給鄭克爽行禮了。至於馮錫範也是要封爵的,當然也輪不到姚啟聖管。剩下一個劉國軒,別人是要封天津總兵的,也不在姚啟聖的治下。不過這都不妨礙姚啟聖興奮的心情,不管怎麼說,臺灣能平安招安是在姚啟聖擔任福建總督期間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