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一課4 (第1/2頁)
王雲軒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嘩嘩譁~”
鄭友國慷慨激昂的一番話,讓大家熱血沸騰,熱烈鼓掌。
待掌聲停歇,鄭友國轉身看了一眼黑板,笑道:“其實,剛才我在外面聽了一會兒,剛才那位同學關於三大表演體系的解讀,可圈可點,有獨到之處,
但有一些地方還需要補充說明,下面我來說一說。”
“當今世界三大表演體系是體驗派、表現派和程式化,沒有方法派。因為方法派是體驗派的延伸和補充,所以要把它歸類於體驗派。”
“體驗派,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的體驗派戲劇理論,強調現實主義原則,著有《我的藝術生活》、《演員自我修養》等書籍。
系統而科學地闡述了表演藝術的規律。
斯氏體系的精華在於體現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員與角色合二為一,進入“無我之境”,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真實的存在於舞臺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另外,由斯氏體系衍生出另一種表演方式~方法派。
方法派是體驗派的延續和補充,其核心思想還是體驗派的核心。同樣要求演員沉浸在舞臺上,但情感是透過觸發自身經歷而爆發出來的。
演員透過呼叫自身的內在情感帶回到人物,不侷限在人物的機械化演繹上。
總之,方法派訓練出的表演以細膩、真實、凝練、飽滿的情感見長。”
“表現派:布萊希特建立了新型戲劇——史詩戲劇。
它的核心主張是:“陌生化效果”和“間離方法”。
在演員,角色,觀眾三者辨證關係上主張:演員高於角色,駕馭角色。
表現劇中人物而不是演員融化於角色之中,隨時進入角色,隨時跳出角色,面對觀眾,若即若離,自由馳騁。
演員與角色保持距離,形成“雙重形象”。演員既是演員本人,又是劇中人物,是演員利用高超的演技來表現劇中人物。
表現派是在理解角色靈魂的基礎上,透過外在表現形式突顯人物個性,包括道具,特定的表情,標籤式的動作等等。
比如誇張的喜劇表演,就屬於表現派的範疇。”
“程式化: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立。主張中國戲曲是間離與共鳴的統一,是程式化的體驗與表現的結合,是載歌載舞,高度綜合的舞臺藝術。
突破時間、空間限制,以動作虛擬,佈景虛擬,造成一個富有意境美的舞臺藝術世界。把經過體驗的人物形象,透過程式化的表現方法再體現出來。
它的體現是一種象徵性的表現方式。”
鄭友國精神抖擻的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的一眾明星大腕侃侃而談,詳細的講述了世界三大表演體系,徹底把未諳世事的同學們震住了。
哇~鄭老師好厲害!好有學問的樣子,不愧是班主任。
周星星在心裡感嘆,吳鎮雨和梁超偉等人持同樣心理。
鄭老師不愧是老師,學識淵博,令人折服。歐陽振華目露欽佩之色。
“大家在以後的表演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特點來選擇表演方式,如果能運用自如,未來成就不可限量。”鄭友國豎起一根手指著重強調。
看到王雲軒和同學們認真做筆記,鄭友國很欣慰,此子學識過人,還能如此謙虛好學,如果認真打磨,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實際上,王雲軒在筆記本上做記號,等下課後好讓這些未來的大明星簽名留言,結果卻被班主任鄭老師誤認為是好學生,上哪兒說理去。
“大家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儘管提問。”鄭友國面帶微笑的走下講臺。
“鄭老師,《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我也有,但是我還做不到進入無我之境,如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