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俄奧關係,使俾斯麥頗費心神。奧匈圖謀兼併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使其成為奧匈帝國的第三個組成部分,變二元帝國為三元帝國。沙俄則籌劃 建立受制於它的&ldo;自治&rdo;的大斯拉夫帝國。俄奧兩國在巴爾幹利害衝突非常 尖銳。不過,俾斯麥看到了俄奧兩國的弱點。要採取一種激烈的巴爾幹政策 和外交上的強硬行動,沙皇俄國此時在軍事上還缺乏足夠的準備,它的力量 不足於同時與土、英、奧作對。相反,實現俄奧聯盟,可使奧地利脫離英國, 確保在英俄一旦開戰時,俄國西部邊境的安全。維也納政府則很清楚自己這 個多民族帝國的內部弱點,如果沒有德國的支援,它也不可能冒然在巴爾幹 問題上推行嚴重損害俄國利益的強硬政策。此外,專制統治原則和鎮壓波蘭 的共同要求,又使三君主國休慼與共。因此,俾斯麥充滿信心地估量到,俄 奧會&ldo;和睦相處&rdo;。他要竭盡全力,把三皇的決心和行動統一起來。
1871 年 8 月,威廉一世和奧皇弗蘭茨&iddot;約瑟夫在伊施爾會晤。期間,俾
斯麥和奧相博伊斯特也在加施坦因和薩爾茨堡舉行會談。這次會晤成了三國 君主頻頻往來的開端。1872 年 8 月,威廉和俾斯麥在伊施爾再次會晤奧皇和 奧相。9 月,柏林邀請弗蘭茨&iddot;約瑟夫及新任首相尤里烏斯&iddot;安德拉西前往 訪問,觀看德國陸軍的秋季演習。威廉的侍從施奈德將這個資訊函告彼得堡 宮廷,並附上了他自己的建議:希望亞歷山大最好作為皇帝會晤的第三個參 加者來出席。沙皇心領神會這種&ldo;非官方&rdo;的邀請。就在奧皇一行去柏林的 前半個多月,亞歷山大在檢閱波羅的海艦隊時用探詢的口氣向德國大使問 道:柏林&ldo;在會見奧皇的同時是否也願意會見我呢?您認為這會使德皇高興 嗎?&rdo;威廉和他的首相豈止&ldo;高興&rdo;,他們把俄國皇帝的到來視為是對法國 的示威,因而欣然發出邀請。
1872 年 9 月 5 日至 12 日,三位皇帝會聚德國首都。在盛大的歡迎會、
宴會、舞會之外,三國的大臣‐‐俾斯麥、哥爾察可夫、安德拉西進行緊張 的談判。但談判是雙邊的,從未三方一起討論過。俄奧就巴爾幹問題達成了 口頭協議,商妥:維持巴爾幹現狀;如現狀變化,兩國恪守&ldo;不干涉&rdo;的原 則。德俄就兩國的軍事合作達成協議,擬定締結正式軍事專約的方案。柏林 會晤為三皇同盟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1873 年 5 月初,威廉在俾斯麥和毛奇陪同下,到彼得堡進行國事訪問。 與此同時,德國皇太子去維也納作正式訪問。5 月 6 日,毛奇同俄國元帥貝 爾格正式簽訂了一項軍事專約。第一條載明:&ldo;如果兩帝國之一遭到任何一 個歐洲國家的攻擊,另一帝國應立即以精銳軍隊 20 萬人予以援助。&rdo;在附加 宣告中規定:軍事&ldo;費用由取得援助的國家負擔&rdo;。同一天,兩國皇帝批准 了這項專約。一個月以後,沙皇偕同哥爾察可夫去訪問維也納。6 月 6 日,
在維也納附近的舍恩布龍,俄奧皇帝簽訂協議:兩國出現分歧時,&ldo;要進行 磋商&rdo;,以使分歧不致擴大;遇有第三國進犯時,&ldo;不需尋求或締結新的同 盟&rdo;,應立即商談,議定&ldo;共同的行動方針&rdo;。俾斯麥對此協議深表滿意。
10 月 29 日,威廉抵達維也納,在同意加入舍恩布龍協議的文書上寫明:&ldo;對 上述協議中所列各條款在任何方面都表同意。&rdo;這就是所謂&ldo;三皇同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