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 70 年代後半期,由於內外形勢的變化,迫使俾斯麥將這場&ldo;文化鬥爭&rdo; 草草收場。1875 年俾斯麥錯誤估計形勢,挑起德法危機,引來了英俄的強烈 不滿,弄得他狼狽不堪,躲到瓦爾青閉門思過;此時國內經濟衰退的跡象又 使他憂慮不安;東方危機的爆發還使俾斯麥急切希望騰出手來利用這有利的 國際糾紛為德謀求中歐的權益;而且使用警察手段壓制天主教,反使中央黨 獲得更多的同情,1874 年的帝國議會選舉,中央黨從(1871 年的)63 席增
至 91 席;加上國內日益強大的社會主義運動迫使俾斯麥聯合一切敵視工人階 級的力量‐‐民族自由黨人、保守的容克和羅馬天主教徒等,維持國內政治 派別的平衡,以穩固地主資產階級的聯盟統治。為此,俾斯麥認識到,他&ldo;必 須至少走一段去卡諾莎的路。&rdo;中央黨也深感工人運動的威脅,願意妥協。 他們警告說:&ldo;如果你們剝奪工人在彼世的天堂,他們就想要地上的天堂了。 因此,耶穌會士永遠會成為&l;國際&r;的最積極的反對者。&rdo;從 1876 年起,俾 斯麥便改調門了。1 月,他提出一項立法議案,規定法院可將一切號召階級 鬥爭和違反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的人逮捕入獄。這意味著天主教和 新教在反社會主義的共同要求下開始和解了。從這時起,俾斯麥政府就停止 制定反天主教的法律了,在&ldo;文化鬥爭&rdo;時期頒布的反教會的法令也大都隨 之廢棄了。俾斯麥因此而獲一枚教皇勳章。
在進行&ldo;文化鬥爭&rdo;的同時,普魯士各省又進行了行政改革。根據 1872
年 12 月 13 日普魯士政府透過的&ldo;普魯士、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波茲南、 西里西亞和薩克森諸省專區法&rdo;規定:取消地主在村社和鄉區中的世襲的警 察權和司法權;村長由選舉產生;鄉和縣的首領由普王從地方選舉會議提出 的候選人中委任。這一改革,把容克依靠世襲的政治特權改為受政府委任, 把普魯士農村中的容克政權置於中央政府的統制之下。這也是鞏固統一的一 項重要措施。當然,這僅是部分地剝奪了少數容克的特權。從整體上看,容 克的政治統治大大加強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ldo;單個人的封建政權被廢 除了,但是與這種特權相聯絡的無限權力卻轉到了整個階級手裡。&rdo;
加強軍事建設
與法國敵對的緊張關係,對社會主義運動的恐懼,使俾斯麥政府更加感 到加強軍隊建設的重要性。在俾斯麥執政時期,軍事建設一直是其政策的重 心。國家的財政支出,軍費是重頭。從法國得到的 50 億法郎賠款,絕大部分 用作修築要塞、擴大陸海軍和擴大軍火工業。1874 年,帝國國會以 214 票對
123 票透過帝國軍事法,將常備軍的數目從 367 萬人增加到 40 萬人,軍費 開支從 27 億多馬克增至 31 億多馬克,並批准了全國非常後備軍的法案。 此外,為擺脫羈絆,加強軍事,帝國政府又千方百計想越過國會自行其是。
1873 年,威廉的軍事顧問為皇帝起草了一項法案,試圖使陸軍兵力的擴充套件不
受限制,使軍事預算的批准數流於形式。但很快遭到帝國國會的否決,用俾 斯麥的話來說是,&ldo;軍官們由於缺乏政治上辨別方向的能力,在議會的淺灘 上擱淺了。&rdo;俾斯麥儘量避免 60 年代憲法糾紛的重演,他竭力使軍事建設和 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聯在一起。終於在民族自由黨的支援下,他使帝國國會 批准了一個&ldo;7 年軍費法案&rdo;,即議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