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 (第3/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票”、“布票”、“肉票”、“油票”、“鹽票”、“煤票”、“馬票”、“農具票”等一大批供應類的票證出來,並且制定出詳細的用黃金、白銀和銅錢來換購這些票證的兌換表。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向市面投放大量的真金白銀,相反的還可以透過溫和公平的手段回收藏於民間的黃金白銀。
為什麼說是溫和公平的手段呢?因為劉和沒有逼迫商人和民眾必須要拿出各種供應票證來,但因為劉和所代表的州郡官府幾乎主導甚至是壟斷了北方的各種行業,只要商人和百姓有購買的需求。那他們就得用手中的黃金、白銀來換購。
比如說,幽州農具廠出品的各式農具不僅結實耐用,而且價格公道,如果是州郡內部採買。各個縣和鄉的採購人員可以拿著農具票直接來農具廠提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並不需要使用金銀貨幣。但是,如果外州外郡的商人前來採買。或者是富家大戶私人前來採買,他們手中因為沒有農具票,所以要麼按照出廠價支付真金白銀,要麼從其他渠道購買農具票,直接換取所需要的農具。
或許,這樣的交易方式可能存在不夠靈活的問題,又或者容易滋生出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不是根本性的問題。票證式的供應雖然機械僵化,但在生產力本就十分落後的農耕時代,卻是十分先進的一種制度。因為大漢的外部目前並沒十分強大的敵人,大漢不需要跟別的國家比發展速度,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步子往前走,至於快一點慢一點,都不會影響到大漢作為此時世界尚最大最強國家的這個結果。
比方說,有一個五口之家,在幽州代郡以耕種為生,這一家年底時將五百斤左右的糧食賣給了當地的常平倉,鄉里驗糧的官員按照糧食的實際質量評出等級,然後並不給這家人支付真金白銀或者是銅錢,而是開具出一張收糧的票據。隨後,這家人拿著驗糧官開具出來的票據前往北方錢行在這個鄉所設的辦事機構,換回來了五百斤左右的糧票票證。有了這糧票在手,這家人如果想要添置幾件新衣,可以用糧票去置換依靠織布為生的某家手中拿著的布票,然後拿著布票去官府開辦的貨棧領布匹回來。
劉和準備實行的這一套,說白了就是計劃經濟的雛形。在後世,計劃經濟遭到很多自由民主人士的詬病,但蘇聯就是依靠兩個五年計劃迅速追趕靠近了世界頭號強國,而中國則依靠前兩個計劃經濟迅速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局面。計劃經濟不是不好,而是要看在什麼社會和歷史條件下使用,還有就是使用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
在一個睿智有力的領袖領導之下,有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機構,再有一群齊心協力且私慾沒有開始膨脹的民眾,那麼計劃經濟便是復甦國家的不二法寶。
很顯然,劉和目前擁有這三樣條件。首先,他有著兩世的經驗,完全清楚計劃經濟的利弊,還有克服解決的辦法;其次,此時大漢朝從上到下絕大多數的官員道德水準比之後世那些貪腐成性的那些官員而言,簡直是天差地別。同樣是此時,大漢普通民眾或者讀書識字率不高,但講誠信、講道德的絕對佔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遠不是後世那個信仰崩塌,道德敗壞的時代可以比擬。最後,經過去年那場大饑荒和大瘟疫的考驗,如今劉和在北方民眾心目中就是神祗一樣的存在,劉和只要說一句話,會有無數士兵和平民狂熱地響應他。
既然已經具備了這些條件,劉和當然要毫不猶豫地採取計劃經濟的一些措施,為他快速復興大漢鋪出一條通坦大道來!
即將建立的北方錢行制幣司擁有全大漢最先進的雕版印刷技術,擁有工藝最為精湛的一批制幣工匠,作為首任制幣司司長,夏侯蘭將軍深知自己的肩上扛著的是什麼,所以這幾天他吃住都在制幣司,眼睛死死地盯著各條製版線的進度。
夏侯蘭因為趙雲的關係,投奔了劉和,卻憑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