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政府發點牢騷和警告,而那批滿族統治者,竟能把臉一抹說&l;寧贈友邦,不畀家奴&r;。這種話哪是人類嘴裡說出的呢?
賢明的讀者,你我如果也是那時的中國人,你我作何感想呢?
所以中國內憂外患,發展到日俄戰爭前後,變成所有有良知良能和最起碼知識水平底中國人的切膚之痛、燃眉之急。認識它底嚴重性,已不限於&l;得風氣之先&r;的身居海外的青年華僑了。因此就在這一兩年之內,國內救亡團體之組織乃風起雲湧。少數愛國者甚至不惜採取犧牲個人的行動,以暗殺滿清當道。一九○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吳樾烈士(一八七八-一九○五)在北京車站謀炸&l;出洋五大臣&r;未遂而慘烈殉難,便是個突出的例子。這種恐怖主義雖無補於大局,但是它既表現出民憤之深;也炸得清吏膽寒。辛亥革命時,我們安徽第一大碼頭蕪湖,就是被兩顆&l;鹼鴨蛋&r;光復的。老鄉吳樾導夫先路之功也。
這時長江流域的革命小團體之建立亦如雨後春筍。一般性的民變和小規模的組織不談,那兩個最有影響的&l;華興會&r;和&l;光復會&r;,也就在這兩年成立的。&l;華興會&r;是黃興和劉揆一、宋教仁、吳祿貞、張繼等於光緒二十九年除夕(一九○四年二月十五日;一說一九○三年十一月四日)在長沙成立的,以湖南青年為主體。&l;光復會&r;則是一九○四年秋成立於上海。蔡元培當選會長。成原有徐錫麟、秋瑾、章炳麟、陶成章等人。以蘇浙皖三省青年為主體。與兩會同時,一批湖北青年也在武昌的湖北陸軍之內,組織了一個&l;科學補習所&r;(一九○四年五月成立)。社員中有曹亞伯、張難先等,後來也都是革命陣營中的骨幹。一眼看來這些革命小團體,似乎是各地區青年組織的。其實不然,他們彼此之間乃至他們與&l;留日&r;、&l;留歐&r;、&l;留美&r;等學生團體的&l;海外關係&r;不但聲氣相通,會員之間更有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複雜的往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宗旨、目標和方法,實在是完全一致的。至於武昌起義的&l;日知會&r;、&l;文學社&r;等等,其實都是上述這些小組織的駢枝機構。只是搞小圈圈,原是中國知識份子的通性。君不見紐約市愛好&l;國劇&r;的&l;票友&r;們,他們唱的都是完全相同的&l;武家坡&r;&l;春秋配&r;一類的細目,但是他們卻組織了五六家的&l;票房&r;,結果沒一家可以單獨上臺唱戲的。要&l;宣揚國粹&r;,還得彼此&l;挖角&r;或&l;借角&r;。人們或問,諸公諸婆為何不聯合起來呢?朋友,要能聯合起來,豈不變成的德國人和日本人了?那還是什麼中國人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