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須知楊衢雲開始其革命行動時,孫中山還是個用功的醫科學生。一八九四年中山還親赴天津&l;上書李鴻章&r;呢。他&l;上書&r;不幸被拒。如果李鴻章英雄識英雄而重用了&l;孫文&r;,中山不也就是清政府的&l;能臣&r;了嗎?哪還搞什麼&l;革命&r;(他們那時叫&l;造反&r;呢?所以在這一階段裡,楊衢雲是否受&l;先生感召之深&r;,吾未敢必。而孫在&l;上書&r;被拒而走上排滿革命之途,所受楊衢雲的影留,倒是很明顯的。
再者,&l;興中會&r;最初在檀香山組織時,其形式和性質也只是個&l;銀會&r;。會員每人出&l;底銀&r;五元,&l;股銀&r;每股十元,購買愈多愈好。目的是&l;舉辦公家事業&r;,事業成功,每股&l;收回本利百元&r;。該會宗旨,除報國之外,&l;兼為股友生財捷徑……比之[向清朝政府]捐頂子買翎枝,有去無還,洵隔天壤。且十可報百,萬可圖億,利莫大焉,機不可失也。&r;(見馮自由著「興中會組織史&r;及&l;香港興中會章程&r;第八條)所以在檀香山的&l;興中會&r;裡孫逸仙是在暗中籌款造反,而絕大多數&l;銀會&r;會員,則是在買&l;樂透獎&r;。而這個興中銀會的會長也不是孫逸仙而是股商劉祥。但是孫卻是這銀會首會的得利人──他籌到港幣一萬三千元,外加個&l;興中會&r;的組織名義。有了這些本錢之後,中山便匆匆趕回香港向楊衢雲洽商(事實上是barga)兩會合併的事務了。合併之後,會長一職順理成章自然應該是楊衢雲。是年十月,他們竟然發動了&l;義兵三千人、洋槍六百杆&r;外加火輪船二隻的廣州起義。試問中山皮包裡的一萬三千港幣,能買幾枝&l;洋槍&r;呢?這些起義的本錢,顯然都是楊衢雲搞起來的。中山半途加入罷了。可惜楊氏早死──一九○一年一月十日被清吏刺殺於香港,他底事跡功勳就被埋沒了。所以一部&l;中國近代革命史&r;,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
筆者寫這段小辯正,絕無意貶抑中山先生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地位。相反的,我們是更上層樓地尊崇他為我們的民族領袖;民族領袖應有其不偏不倚的民族領袖的地位。因此我們不願採用&l;黨史家&r;為&l;黨魁&r;作傳時,視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譜牒方法罷了。
得風氣之先的華僑青年
青少年時期的孫中山先生,恕我大膽的說一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l;華僑青年&r;,甚至如粵人俗語所說的&l;金山仔&r;。筆者蝸居紐約四十餘年,在&l;窮人哈佛&r;的紐約市立大學從兼課到專任,教書經驗亦有三十餘年。在我課室內進進出出的華僑小青年,亦不下數百千人。我平時總歡喜舉中山先生的故事來勉勵他們。行行出狀元,如今雖做不到大總統和國父,但不斷努力之下,不做&l;大官&r;也可做點&l;大事&r;嘛。其實我的學生中,卓然有成者,亦為數頗有可觀。
相反的,我們如以中山先生比諸今日僑生,他老人家其實也是當年的華僑小青年之一而已。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華僑小青年或金山仔有其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也是鑄造後來革命家孫文的社會條件。
大體說來,他們底特點約有數端:一、工農家庭出身。其父祖伯叔類多貧僱農、苦力工人或小商人。胼手胝足,日常工作都在十二小時以上。他們除舊有的觀念和道德標準之外,平時沒空亦不知如何管教子女。二、小華僑們受父兄寵愛,甚至溺愛;類多豐衣足食;至少不愁衣食。佳子弟,頗可上進;惡子弟,則至為墮落。三、教育水準,下輩平均都在高中以上,遠超過長輩。──當年老輩華僑多不識字,縱識字也不過稍讀&l;三百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