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煤炭運輸不容易 (第1/2頁)
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淵前往山陽郡前,派信使送來信函,談及他運輸煤炭的思路。
山陽郡治昌邑之南,菏水經定陶城北,在東明縣匯入黃河,近10米長船隻通行無礙,每艘船運煤15噸。沿黃河順流而下,煤炭可至臨濟城北碼頭,集中卸煤後,透過陸路轉運至東萊郡掖縣城南,400多里路途平地居多。掖縣至五彩城兩百餘里,丘陵坡地為主,負重輕巧時,騎馬行進都不是問題,煤炭運輸肯定艱難。
劉淵的想法,一是改善道路狀況,二是採用斗車運輸,或者對斗車進行改造,用馱馬拉行。煤炭一車好幾百斤,上坡艱難,下坡危險,一勞永逸的法子是修繕道路,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劉淵對煤炭及運輸成本,有詳細提及。柴禾一文七斤,木炭兩文一斤,木炭比柴禾貴得多。五六千斤優質木材出一千斤木炭,經歷擇址挖窯孔、裝窯、燒窯、封窯和出炭五個環節,半個月時間才能燒出一窯木炭。
煤炭的價格必須低於木炭,使用者才會趨之若鶩,劉淵贊成朝廷強力管控煤炭開採,開採煤炭不能暴利,朝廷嚴格控制出煤價格,才能促進煤炭運輸。表氏縣的淺層煤炭,一個勞力每天能開採400斤以上,出煤價每斤半文錢,仍然大有利益可圖。深層煤炭沒有開採技術,開採成本、運輸成本不划算的煤礦,只能暫時閒置,繼續尋找更適合開採的煤礦。幷州就有大量煤炭,難以運輸出來,只能供當地使用。
這是一個迴圈,伐木取炭過多,破壞森林資源,長久以往會損害河道,進而惡化水路運輸,提升煤炭運輸成本,從而繼續推動伐木取炭。近古世界,水路運輸國之動脈,比陸路運輸優越的地方太多,裝載量和成本都是優勢。
一艘船15噸煤,如果一文錢運輸費,一千五百里水路,30兩銀子的運費,來回或許要一個月。請原諒我,真不清楚30兩銀子運費,是貴是賤,但足夠一家六口一年生活所需。隋國的人頭稅,男丁每年的稅賦大約2兩銀子,女子大約1兩半,如果是和平時期,沒有其它苛捐雜稅,真不算高。
提筆回信,現在的隋國疆域很大,需要各地官員群策群力,好好治理,不該本王操心的事情,就不用瞎操心。信中列明三點,第一,贊同劉淵運輸煤炭的思路;第二,加強向各郡縣推廣《森林律》,強調保護水運航道的重要性;第三,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木炭稅是否可行?最後鼓勵一句,本王是他的後盾,好好努力。
服用了11枚體質果實,60多歲的劉淵嚐到莫大的好處,當然必須一定要好好幹活。體質果實倉庫裡還有5373枚,數量從來不會告訴任何人,但賞賜給誰、賞賜多少,記錄的清清楚楚。果實對本王沒啥用處,對他們而言是仙果,好好奮鬥幾年,替本王帶來足夠的人望,他們都會年輕長壽的。
封閉的倪氏,老是想著討價還價,左丘打發走他們。對於他們,不屑於用兵,他們敢於動粗,將士們都盼著建功立業;馬思明只是中郎將,收服倪氏後,三等鎮東將軍不香嗎?
只是換一種溫柔的手段試試,想看看除了武力之外,其它方式是否可行。倪氏的貨物,進入隋國需要繳納關稅,隋國的貨物,前往倪氏的地盤,五彩郡同樣要徵收關稅。關稅並不算多,沒有一棍子打死倪氏,千文徵收兩百文,比起三維藍星的關稅,少之又少。
逃稅沒有好下場,一旦查實,罰勞役、抄沒家產、貶為奴籍都是輕的;剝奪隋國國民資格,失去軍隊和律法保護,再無容身之地,只能到深山中當野人。
五彩郡登記入籍的郡民,頭兩年稅賦減半徵收,人口增加才能佔據更多地盤。五千冀州州兵沒有閒著,邊訓練邊屯田,山坡地形適合種玉米、土豆。個別州兵拿出積蓄的軍餉,在五彩城內購買土地,寫信給家人,速速遷移來五彩城。左丘對待冀州州兵和直屬軍,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