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3/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禮,一路上旅途勞頓,辛苦您了!”劉協暫時忘記了心中的一些擔憂和不快,同樣微笑著向劉和還禮。
皇帝身後的大臣們見君臣禮畢,於是紛紛走上前來向劉和見禮。
劉和雖然是在場之人中年紀最輕的一個,但他手握北方五州的兵馬大權,又做出過拯救千萬黎民百姓的驚世之舉,所以這些大臣們主動向劉和行禮也不為過,畢竟他們如今能在洛陽有頭有臉地生活,靠得便是劉和的護衛和支援。
與眾大臣們見過禮後,劉和一臉誠摯地看著皇帝,說出了令周圍所有人大吃一驚的話。“陛下,臣大膽提議,可否與臣同乘一車,入城回宮?”
皇帝的反應很快,當初董卓逼死皇兄劉辨的時候,也不見有誰跳出來反對,如今劉和只是提議君臣同乘一輛車輦入城回宮,這樣的舉動怎麼看也沒有董卓當初的行事方式殘暴跋扈,所以他毫不遲疑地點頭說道:“皇叔的提議,正合朕意!”
接下來,在眾大臣們的目驚口呆之中,劉和伸手將皇帝扶上了馬車,然後跟著上了車輦,與皇帝並肩而立,施施然駛進了城門洞中。(未完待續。。)
第五三三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
劉和敢於當著眾大臣和洛陽百姓的面邀請皇帝與自己同乘一車入城門,自然不是興之所致的舉動,更不是為了給洛陽各界留下一個飛揚跋扈的印象。
劉和此舉,大有深意。他在一手創立天正道的時候,便已經想通了今後的路該怎們走,洛陽皇宮內的那張龍椅,如今對他而言已經沒有多少吸引力,劉和來洛陽是為了華夏謀求一條可以走得更加久遠強大的道路。
大將軍的車輦行至皇宮正門時,劉和將皇帝送下車,說了一句話:“皇侄,吾方至洛陽,尚有一些事務處理,待忙過這幾日,便來宮中與你暢談一番。”
劉和說這話的時候表情親切,語調平和,就像對著自己的家人,毫不做作,似乎根本沒有考慮別的什麼。在劉和看來,既然皇帝喊自己為“皇叔”,那他喊皇帝為“皇侄”也是理所當然,至於外人聽了會不會覺得刺耳,那是別人的事情。刺耳也罷,順耳也好,反正劉和已經決定要掀開大漢朝從上到下大改革的序幕,哪裡還會在乎這麼一點小細節。
劉和在薊城時便與父親劉虞分府治事,如今來了洛陽,自然也不會住進太傅府中。劉和尚在鄴城時,李嚴便組織工匠修葺整理昔年大將軍何進所住的府邸,只等劉和入住。將皇帝送回皇宮之後,劉和沒有直接前往修整一新的大將軍府,而是來到太傅府,與父親劉虞見面。
劉虞對於兒子的到來。心裡既歡喜又糾結。他喜得是兒子來了之後自己便可以輕鬆許多,就像當年在薊城那般,很多繁雜瑣事都可以一股腦地丟給能幹的兒子。他糾結的是兒子如何與皇帝和眾大臣們相處。雖然兒子不是殘暴不仁的權臣,但也絕對不是那種任憑別人指手畫腳的弱者,如果誰敢頂撞和阻止兒子的決心意圖,手握大權的兒子只需一個眼神,一句話,頃刻間就能讓洛陽城內血流漂杵。
父子相見,少不得一番噓寒問暖和推心置腹。到了夜深人靜之時。書房之內劉虞輕聲問兒子:“世仁此來,所圖者為何?”
劉和似乎早就料到父親有此一問,坦然回答:“孩兒所圖者。乃大漢千秋之業!”
劉虞又問:“欲做霍光乎?欲效王莽乎?”
劉和大笑,糾正父親話語中的錯誤。“父親,我們的身份既不同於霍光,亦不同於王莽。怎可以霍光和王莽做比呢?孩兒知父親心中所慮者為何。孩兒今日便向父親保證,今生絕不會登基稱帝,也不會對現在的皇帝有任何不該有的動作。”
劉虞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向來重諾,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從來都是言出必行。他點點頭,然後問道:“為何今日要在城門外當著眾大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