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文物流失 (第1/3頁)
十三閒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吃了一餐豐盛的午飯後,向南就回到了賓館,將自己的行李全都收拾好,剛剛準備坐下歇一口氣,沒過多久,劉其正和孫福民兩個人就回來了。
劉其正和孫福民也是動作迅速,回房間一番收拾,就招呼上向南,三個人坐上湘楚博物館派來的車,直奔星城國際機場。
上了車以後,向南才發現,楚天遙居然也在車上。
劉其正注意到了向南的表情,笑著解釋了一句:「這次,楚教授也要到魔都去。」
「是有什麼急事嗎?」
向南臉上的表情有些凝重,忍不住低聲問道。
之前沒有絲毫徵兆啊,這麼匆匆忙忙地把人召回魔都,而且現在連湘楚博物館的楚天遙楚教授也都召了去。
向南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全國各地的專家,包括京城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也許此刻都在往魔都趕。
這是發生了什麼樣的大事,才會驚動這麼多人?
孫福民可不想讓自己的得意門生一路上都提心弔膽的,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不用緊張,是急事沒錯,但不是壞事。」
「非但不是壞事,應該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吧?」
劉其正說這句話時,臉上的表情頗有些複雜,這時候他也不逗向南了,繼續說道,
「一位魔都籍的海外商人,這一次從海外一個私人收藏家那裡,重金回購了一大批流失的華夏文物,數量多達三四十件,這些文物大多是紙質文物和陶瓷文物,還有一部分是絲綢製品。
他將這些文物全部捐贈給了魔都博物館,因為那位私人收藏家並不懂得如何保養修復華夏古字畫和善本古籍,因為紙質文物類可能受損得比較嚴重。
這一次緊急召集我們這些人,就是要對這一批文物進行搶救性修復,時間緊任務重,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向南聽了這話,剛剛放鬆下來的心情,又凝重了一些。
文物流失海外,一直以來都是華夏之痛。
無論是在清末八國聯軍侵華期間,還是後來的十四年抗倭之戰時期,無數珍貴的國寶文物源源不斷地被盜走海外。
收藏華夏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當屬不列顛博物館。
據傳,大約有三萬件來自華夏的文物儲存在那裡,還有超過六萬種珍稀的文獻和書籍資料,其中兩千多件屬於珍寶級,還有一些已經成為了鎮館之寶。
在這些文物當中,東晉顧愷之名作《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是絹本設色的仕女圖精品,上面有宋徽宗親題瘦金體詩句,屬於無價之寶,在1860年被不列顛士兵從圓明園中搶走。
其他價值連城的珍寶還有北宋蘇軾的《墨竹圖》、五代巨然的《茂林迭嶂圖》、北宋範寬的《攜琴訪友圖》以及一部分《永樂大典》等等。
從數千年前的石器時代,到清朝的珍貴文物,在不列顛博物館都能夠找到。
這還只是其中一家博物館的館藏而已。
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稱,華夏出境文物總量約164萬件,分佈在47個國家的兩百餘家博物館。
然而實際上,除了博物館館藏之外,世界其他組織機構如基金會、圖書館、拍賣行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還有大量華夏文物。
流失文物的實際數量,遠遠大於164萬件這個數字。
華夏文物學會據此提出另一組數字,認為從華夏流出的文物總數達1000萬件,是博物館藏品的6倍。
這其中,還包括了一部分透過合法貿易、移民攜帶等方式出境的文物。
由於涉及文物定義和資訊不易獲取等諸多困難,準確統計流失文物的數量,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近數十年來,華夏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