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栽花種草,美化環境。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從廣州帶回幾盆名貴花木,由於多方面原因先後衰敗和枯亡,他心疼了好長時間。我們家搬到哪兒他就栽種到哪兒。原基建工程兵大院內的綠化、家門前的一草一木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從購買苗木到栽種管理都親自過目和督辦。他1979年調入基建工程兵後,利用星期天、節假日,風雨無阻領著幹部戰士挖地種草、栽花植樹,大大改善了機關幹部戰士的工作、生活環境。他幾次去改造後的前門大街、大柵欄觀光。國家大劇院、梅蘭芳京劇院落成後,他專門去那裡看京劇,和我們提起梅蘭芳到朝鮮慰問志願軍演出的情景。他參觀老舍故居,與其家人講述著老捨去朝鮮和志願軍在一起的日子,他們為之十分感動。他還經常興致勃勃地買回一些電動玩具,和家人一起娛樂,沉浸在孩童般的快樂中。多年的軍旅生活,使他養成了鍛鍊身體的好習慣。在47軍,他經常和幹部戰士一起打籃球。幾十年後,球友相遇,笑談當年,不亦樂乎。前幾年,他常到幹休所打撞球、桌球,每天去文津街俱樂部游泳或打網球,是國興北京八十不老網球隊隊員,直至2005年因離不開吸氧而停止。從青年時代起他就一直堅持早晚兩次的體育鍛鍊。到了晚年,即便戴著氧也在家中堅持鍛鍊,按時起床,定時散步,長年不間斷地打他自編的&ot;黎氏太極拳&ot;。2004年中國老年體協、中國老齡協會、全國婦聯授予他第六屆全國健康老人的榮譽稱號。近年,他因年老體弱多次重病住院。在與疾病作鬥爭中,他表現出超人的頑強毅力,承受了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病痛的折磨,讓周圍所有的人都欽佩他頑強的生命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他身居北京,心繫故鄉。2007年他最後一次回息縣為母校捐資助學。時值中秋節,他帶著大家首先去敬老院送月餅,看望那裡的老人們,與他們親切交談併合影留念。他是息縣史志專刊《歲月》的顧問,認真履職,每期必讀,深入思考,發現問題直言不諱地指出。《歲月》把他和家鄉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是他了解家鄉變化的一個視窗。《歲月》中,書記的興縣規劃,縣長的《政府工作報告》,他不僅通讀全篇,還對重點內容,特別是一些指標、專案、措施用紅筆做標記。從他在2003年5月20日寫給《歲月》雜誌主編的信中,可見他對息縣--這片有著養育之恩的土地充滿了無限的深情和眷戀。&ot;我已八十六歲了,離家已七十多年了,不管是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和平建設的歲月,無時無刻無不牽掛家鄉變化,一點一滴的資訊都深深的關注,越到老了越是想念家鄉,這十多年差不多兩三年回縣看一看,也經常夢在家鄉,真是魂牽夢繞一點也不誇張。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息縣邁入發達小康社會的行列,心願就滿足了&ot;。他關心愛護身邊的工作人員,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躺在病床上他還多次詢問不久前才離開他復員回家的戰士的情況,臨終前幾日,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將自己攜帶的錢寄給了該戰士。2008年9月他最後一次重返47軍時,看望了癱瘓在床近13年的老戰友,坐在老戰友的床邊,仔細詢問他的治療和生活情況,並給了慰問金。事後,在同47軍軍政委交談時,熱情讚揚了組織上十幾年來給予該老戰友的特殊照顧,並囑咐軍首長儘可能進一步改善他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一位1948年入伍時年僅13歲的小戰士,跟隨他轉戰南北,婚後兩地分居二十多年,對此他一直牽掛在心,最終幫助他們結束了&ot;牛郎織女&ot;般的兩地生活。他為人和善,廣交朋友。不論男女老少,都能熱情相處,親密交談,關心他們的事業、家庭和親人。幾十年前的朋友,他都不時打打電話,問問情況,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他的朋友遍天下!他愛戰友,愛親人,愛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