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小學後,我因為來自農村,穿的衣服、用的東西都是鄉間土貨,智慧見識一時也趕不上城裡的孩子,所以常被同學笑話,說我是鄉下佬,有時還會受欺負。剛進城時住在王繩武家,他兒子王培英又和我同校,對我比較照顧。一年後王培英就畢業了,我也搬出了王家。我們班上有個縣城的同學王某某是縣裡有名的闊少,他瞧不起我,經常無故欺負我。後來三個關家店的同鄉同學牛學勤、任理中、粟中民知道後,非常氣憤,主動出面打抱不平。他們趁春遊的機會,在濮公山狠狠地&ot;修理&ot;了他一頓,以後他才不敢再欺負我了。
在新學堂裡,我學習了許多新知識,開始用鋼筆代替毛筆寫字,同學之間的交往也比上私塾時更多了。可以說進城讀書是我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飛躍,我的眼光、志向也漸漸走出了淮河套。在胡家圍子念私塾時,我滿腦子都是忠孝仁愛的封建儒家思想,對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如甲午戰爭、義和團、辛亥革命幾乎都不知道,只覺得胡家的圍子好,長大後要發家致富,像胡家一樣建造一個更大的圍子,再多買上幾條快槍。上了新學,眼界開闊,才瞭解到中國很大,世界更大,知道了孫中山推翻滿清的歷史功績。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學校規定每週一都要舉行總理紀念周,背誦總理遺囑,講解時事和孫中山主張的三民主義。從此,我開始有了念書不能只為自己,要為國家富強、民族獨立而奮鬥的思想。
新中國成立後,息縣第一小學校名幾經變更,現更名為息縣實驗小學。學校也從破舊的孔廟中遷出,建起了現代化的教學樓,現有教師102人,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0餘人,是息縣教育局直屬的唯一重點小學。我對母校有著深厚的感情,每次回息縣都要到學校看一看,2007年9月我不顧91歲高齡,由家人陪同再次回到母校,把自己的多年積蓄15萬元捐給了母校,設立助學獎學基金,完成了自己多年來的心願。縣裡舉行了隆重的捐贈儀式,看到母校的發展變化,感到無比的高興和欣慰,希望母校越辦越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之才。1930年7月,我從息縣第一小學畢業後,就到豫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的潢川縣城投考河南省立第七中學,即潢川中學。
潢川,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淮河南岸,潢河貫通,是豫南地區的首府。潢川中學始創於1905年,是豫東南地區最負盛名的高階中學,素有&ot;豫南文化和革命的搖籃&ot;之稱。
清朝末年,隨著列強的入侵,民族危機深重,挽救民族危亡的呼聲甚高,清政府被迫宣佈廢科舉,興學堂。1905年在潢川太陽書院原址,創立了官立光州中學堂,是豫東南創辦最早的公辦中學。辛亥革命後,廢州立縣,校名改為潢川中學校;1913年歸省教育廳直轄,更名為河南省立潢川中學;1921年,全省省立中學以數序排列,校名改為河南省立第七中學;1941年恢復河南省立潢川中學,解放後沿用原來校名至今。現為省、地重點高中。
潢川中學是一所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第二年就派人到潢川進行建黨和革命活動,省立七中成了當地革命活動的中心,是豫東南進步青年匯集的地方。豫東南早期黨的領導人和活動家汪厚之、熊少山、張俠生、易宗邦、胡日新等,都曾在七中求學,進行革命活動。1926年七中建立了黨的地下組織。特別是1928年共產黨員吳丹坤受河南省委派遣到潢川,以省立七中教務主任兼英語教員身份做掩護,組織學校黨、團員和進步學生準備武裝暴動工作。3月18日,在吳丹坤的帶領下,省立七中三十多名師生參加了豫東南特委領導的大荒坡武裝暴動,八名學生壯烈犧牲。吳丹坤在暴動失敗後被通緝,以後又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絡,但他一直在家鄉南陽一帶從事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