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
代成林的媽媽又十分溺愛孩子,讓他花錢大手大腳,犯罪的初衷也是為了“搶點錢花花”。
韓國綜藝裡氣暈姥姥、衝媽媽扔針潑水的男孩,也從未被確診為超雄體綜合徵。
離譜的是,因為他在節目裡幾乎沒有眉毛,甚至還衍生出了“超雄孩子的面相特徵之一是淡眉”的傳言。
但節目裡其實特別拍到了,這個孩子在特別煩躁、發脾氣的時候,會不自控地拔掉自己的眉毛、睫毛和頭髮,很像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拔毛症。
這兩天網友們扎堆分享“身邊的超雄悲劇”,其實往往也建立在猜測的基礎上。
陳述時經常用“超雄症狀”“疑似超雄”“我們都覺得是,但爸媽就是不承認”等主觀描述。
底下也有人會跟他們爭論,描述中“突然尖叫、沒有同理心、反應慢”等表現,相比超雄更像是自閉症的症狀。
一個擺明了的事實是,絕大多數人在客觀上並沒有檢測超雄的條件——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成年後的自己。
目前比較主流的超雄體綜合檢測方式是進行無創dna檢測,但這不併包含在常規孕檢裡。
常規孕檢一般只會篩查唐式綜合徵這種比較嚴重、預後較差的基因問題。
很多人發現胎兒是xyy,其實是在唐式綜合徵的初篩時發現染色體問題,然後進一步做羊穿檢測是否是唐式兒的過程中,才意外發現胎兒多出了一條y染色體。
如果懷孕的時候沒有查出來,出生後孩子沒有什麼特別症狀,大家也不會特地再去做個染色體檢測。
至於如今那些所謂的“超雄大案”很多都發生在十幾年前,當事人的出生時間還要更早,相關檢測並未完善。
再加上超雄跟犯罪行為的關聯本就未被證實,無論是法院還是警方,都不會再把嫌疑人揪去測測基因。
只剩一個59年前未被醫學界廣泛承認的理論,和一大堆可怕的“超雄都市傳說”,在當下的網際網路上引起強震。
03
讓疾病迴歸疾病本身
在評論去勸說孕婦“打掉孩子”的,往往代入了一種不敢賭的心態:
“已經查出染色體有病了,萬一呢?萬一生出了‘魔童’呢?”
還有人用韓國一部有關天生擁有“殺人犯基因”的韓劇《窺探》來舉例,男主從小乖巧長大,所有人都沒發現異樣,其實背地裡是殺人狂魔。
《窺探》劇照。
但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超雄體綜合徵不是殺人犯基因。
甚至在主流醫學界看來,是在染色體異常中比較溫和、比較常見的變異。
上游記者採訪了重慶某公立三甲醫院產前診斷中心的醫生,醫生表示從目前人群的大樣本量來看,超雄綜合徵只是稍微增加了輕微的一點點精神、情感障礙風險。
,!
iq指數可能比普通男性低10-15個分值,但在人群中甚至不好分辨。
換句話說,雖然細胞裡的染色體多了一條,但絕大多數的患者在表徵上都處於正常人的範疇,略有不足也可以透過後天的教育的干預予以補償。
這也是超雄檢測沒有被納入常規孕檢原因之一,症狀較輕、預後較好。
身為旁觀者,很容易覺得能要一個沒病的孩子,為什麼非要留下一個有病的?
但面對生育問題,甚至當人在對待疾病的時候,做的本來就不是這麼簡單的選擇題。
三聯生活週刊採訪上海某醫院的產前診斷中心主任,主任提到高齡、難懷孕的家庭往往對個別先天疾病的接受度更高。
不僅是xyy,甚至查出兔唇、先天性心臟病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