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臨京城 (第1/8頁)
米洛店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阮元一行的客船終於抵達了東便門碼頭。此前數日,江府的快馬已到京城,將阮元進京之事告知了兩淮總商行館的江鎮鴻,是以這一日,江鎮鴻早已在東便門外備齊車馬,阮元一行剛到碼頭,就看見江鎮鴻在岸上佈置妥當,很快就指揮著手下幫忙搬執行李。只小半個時辰,阮元一行衣物書籍,俱已搬到了馬車上,江家歷來大方,也幫同行的謝墉、錢大昕等人搬妥了各種衣物器用。
一行人漸漸進了東便門,便要筆直向西,經正陽門而至行館。北京城分為內外兩城,東便門乃是通向外城之門,故而進得門後,還要再轉入內城。清朝入主中原之初,曾下令旗人居於內城,民人居於外城。可此時距清初已有一百四十餘年,民間房屋出賣、租賃之事比比皆是,故而內城之中,也住著不少尋常漢民,兩淮總商行館建於內城之中,並非稀奇之事。
眼看一行馬車自東便門向西進發,約行了三里有餘,眼見已是一座城門。楊吉在揚州日久,知道揚州東西不過五里,想著京師雖大,一半路總該走完了。便問隨行車伕道:“這位兄弟,眼前這門,莫不是你們所說的正陽門?這到了正陽門,你車輛為何不進去啊?”
“楊大哥,這門叫崇文門,離正陽門還要三四里呢。咱進來那門,叫東便門,對面還有座西便門,這兩座城門,相隔十里。前門哪那麼容易到?”車伕想著楊吉從揚州過來,肯定是沒見過大城市,不由得語氣略帶譏諷。
楊吉道:“兄弟莫要騙我,我這在揚州,也住了三年了,你家少爺小姐可跟我說過,這天下之大,京寧杭蘇廣之外,便是揚州,怎的你這京城,便要大上那許多?”他為了說話方便,就將阮元和江彩稱為“少爺小姐”。
“楊大哥,啥叫京城?五湖四海奇珍,一十八省人才齊聚之所,這才叫京城!那揚州一非京畿,二非省城,要那麼大作甚?想你是沒見過世面,這京城風景,你便住上三月,也未必看的過來呢!別說京城了,就是西北那海淀,我看都比你揚州大呢!”清代皇帝常駐圓明園,故而一時達官貴人,紛紛在圓明園附近的海淀購置宅邸,一時海淀頗為繁盛,車伕對海淀當然會有信心。
楊吉伸伸舌頭,又道:“兄弟,那你這地上,怎的沒有石板?這一路我看下來,都是夯土,咱揚州可都是石板道呢。你這京城大是大了些,連石板都沒有,不會只有個空架子吧?”
車伕道:“你當鋪個石板,還是什麼難事?只是咱這京城,距離塞外不遠,每日口外都有大批駝馬進京,說是怕石子傷馬,就不鋪了。楊大哥,我說你揚州來的,還沒見過駱駝什麼樣吧?”
楊吉道:“那這京城若是一連數日、數十日大雨,豈不糟糕?”
車伕奇道:“數日、數十日大雨?楊大哥你在說什麼?我在京城都住了二十年了,若說一兩日大雨不止,這個我見過,可哪裡有數日大雨的道理?至於數十日……你這是發昏了麼?不過若是三四月間下雨,就有些難處,那時節風大,一下雨,滿身都是泥點子。”其實北京在清代也曾數度遭遇大雨,場面並不乾淨。只是乾隆年間,北京大雨確實少見,故而車伕不知北京也有雨患。
看起來京城再好,總有個不好的地方,楊吉也就心滿意足,輕哼道:“哼,果然是空架子,城修得再大,人都不舒服,有什麼用?”
車伕也不願意和楊吉羅嗦,眼看到了正陽門,馬車漸漸轉入,又過甲巷、輦兒衚衕,取燈衚衕,眼看前面一處大宅,想是兩淮總商行館了。只是行館對面,尚有一處官署,竟要比總商行館還大上不少,街前更有數人兵士打扮,更顯森嚴。
一行人漸漸下車,行館早有僕從出來搬執行李。楊吉對那官署頗為好奇,見了阮元,遂問道:“伯元,你看那是個什麼地方,我聽說這總商行館已經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