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呂大器傳》雲:呂大器時以兵部侍郎&ldo;兼署禮部,主潞議,不肯署,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姜曰廣皆
然之,方列福王不孝、不弟等六事貽可法及士英。&rdo;李清《南渡錄》卷一記:&ldo;南都諸臣方列王不孝
不弟等七款貽漕督史可法,轉貽士英為立潞王。&rdo;同書卷四又記弘光元年二月行人司行人朱統漕攻擊姜曰
廣語:&ldo;曰廣誣聖德有七不可。&rdo;按,史可法時任南京兵部尚書,不應稱之為&ldo;漕督&rdo;;&ldo;七不可立&rdo;福
王的條款無論是誰歸納出來的,史可法贊同並致書馬士英當系事實。
2 談遷《棗林雜俎》仁集,《異議》條。按,談遷曾任高弘圖幕客,所記當可信。
1 南京兵部侍郎呂大器(史可法的副手)原來積極支援錢謙益擁立潞王,五月初三日福王朱由崧出任監國,
他&ldo;心怵前議,欲請後日即登極&rdo;,藉以換取朱由崧的好感。見李清《南渡錄》卷一。
四鎮也沒有可乘之機。當初私下醞釀立君人選時,史可法曾經對姜曰廣說:
&ldo;以齊桓之伯也,聽管仲則治;聽易牙、開方則亂。今吾輩之所立者,豈其
不惟是聽,而又何患焉?&rdo;1這表明史可法知道落魄之中的福王只要爬上皇帝
的寶座,享盡人間富貴就心滿意足,在這樣一個同&ldo;察察為明&rdo;的崇禎帝截
然相反的庸主下,朝廷大政必然落在自己這幫&ldo;君子&rdo;手裡,事情可以辦得
很順當。可是,史可法的這句話一傳出去,&ldo;擁潞者聞之大嘩。以詢諸紳,
又頗於福推惡。可法於是引避不言矣&rdo;2。
古語說:&ldo;當斷不斷,反受其亂。&rdo;史可法多少有點門戶之見固然是原
因之一,但他的致命弱點是缺乏雄才大略,總想處處應付,八方妥貼,最後
落得個事與願違。張怡有一段話說得很有意思:&ldo;弘光皇帝以播遷之餘,丁
大亂之後,九廟之焰未息,萬姓之席未貼,雖臥薪枕鼓,不足示其殷憂;布
衣帛冠,不足表其恭儉,而聖質等於肉糜,皇衷習於市肆,臥深宮而枕宦者,
愛比頑童;開後庭以待麗華,惟湛旨酒。李煜、孟昶合為一人;歸命、東昏
將與同傳矣。然而治亂不關其意,故上每任人而不疑;賢才各極其材,故下
亦任事而不忌。向使李綱、寇準之流為之相,韓、嶽、宗澤之儔為之將。將
相同心,不憂中制,中外一德,可彌外憂,即發兵誅不道,遠遜蕭王(指東
漢光武帝劉秀),豈敷天同左袒,至出趙構下哉!&rdo;3這話是頗有見地的。
在隨機應變上,史可法顯然不是馬士英的對手。當史可法在南京被擁潞、
擁嫡各派人士弄得左右為難時,特約馬士英會商於浦口,推心置腹地談了各
方面的紛爭和自己的折中意見,馬士英認為這是自己參與定策的重要機會,
正如他後來所說:&ldo;立桂,史意也。予曰:亦佳,但須速耳。&rdo;1他甚至在同
史可法達成協議後曾經邀請南京各衙門官員赴浦口當面宣佈這一決定,藉以
顯示自己是參與定策迎立桂王的第二號人物。誰知南京六部等大臣認為鳳陽
總督不過是地方高階官僚,無權召集朝廷大臣開會。自感掃興的馬士英回到
鳳陽,得知太監盧九德同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