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4/5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餉銀。
趙烈看著眾人口是心非的應和,也懶得多說,沒有結果之前,多說無益,不過,上官發話,這般人等不敢不照做。
趙烈感覺自己在眾軍戶心目中就如後世的一些官員,明明不懂農業,但是拍腦袋就是一個主意,要求下面種植一種作物或水果,大上快上,向上請功報導美其名曰何等農業規模經濟帶,如何為農民創收,快速撈取政績,至於收成和善後那是下一任官員的事了。
十餘天后,大批威海水師戰船在福島號於福帶領下來到石島,運來了石灰石等大批物資,數千的遼民,數十匠戶,以郭濤、徐鴻為首的軍餘們,解除安裝後大部船隻返回繼續裝載,餘福留下協調陸海。
石島的喧囂忙亂開始了,首先就是先建立碼頭,這是重中之重,趙烈親自上陣,在開動儀式上訓話,言道,每人月餉半兩白銀,供給三頓飽飯。遼民呼聲雷動,民心拜服。
接著趙烈領著杜立、汪全以及二十餘軍餘,把人手分為幾波,將遼民分為千總隊、百總隊、什隊,便於派遣,開始建築碼頭、地窩子,以及規劃匠戶所、官署、軍營、住宅區,商鋪區、醫館、磚窯、石灰窯口、炮臺等功能區,還在船匠的建議下開掘烘乾窯,忠烈祠也勘定在島灣西部的一個土山上。
在山腳還建了養豬場和雞鴨場,由遼民婦女看護。畢竟數萬人的肉食不是小事,沒有肉食補充,難民的體力難以保持,趙烈要的是活蹦亂跳的遼民,不是病秧子,雖說各場當下不能馬上出產甚至還得投入,不過,數月後就會大量產出,那時可是比購入節省多了。
趙烈有時也是好笑,後世是精兵簡政,將國企小社會的毛病去除,而他卻是要在石島建立一個小而全的小圈子。
經過幾天的忙亂,總算稍有頭緒,碼頭開建,地窩子挖掘大半,窯口挖掘大半,各個區位已定,整個石島灣就是一個大工地,四處煙塵,熙熙攘攘、吵吵鬧鬧,一改此地的靜寂。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趙烈寄出了水泥這般大殺器,石灰石登州就有出產,價位便宜,在趙海明的號令下,威海水師單拿出幾艘蒼山船運來,那真是是指揮令下誰敢不服。
黏土石島西北就有出產,混合進窯煅燒,出窯後打碎磨碎即可,在這年代就不要指著球磨了,都是用牛拉人拽的石碾壓碎,最後人工在搗碎一些,效率極差,粉末細度差上幾個級別。
但是這畢竟是原始水泥,乾燥成行快,硬度高,大大加快了建築的速度。不過,顆粒粗大開裂的程度有點大,用趙烈的話講,對付吧,它畢竟不用人力畜力夯土不是,這就大大節省了時間,這麼多的道路屋舍如果都是夯土建造,兩年都完工不得。
趙烈還在海灣東南角建立了一個製鹽廠,大明在此時還是煮鹽為主,基本沒有曬鹽,所以人工,柴薪耗費極多,製鹽成本頗高。
而在後世遼寧沿海趙烈見過民間自制的曬鹽場地,就是用水泥在海邊沿著平緩海岸砌成幾個鹽池,成階梯狀,當漲潮時海水沿著入口流入鹽池,滿溢時封閉入口,讓海水留在硬化的鹽池中,利用烈日暴曬,海邊大風蒸發吹乾水分,留下鹽晶,最上面的較淺池子最先結晶,然後用下面已經較高鹽度的海水不斷往最上面的池子澆去,鹽晶不斷增厚,如此往復。
介於大明坑爹的鹽價,介於自家囊中羞澀,趙烈決定複製鹽池,多出的海鹽還可以向附近販賣,還可以用鹽醃製魚乾。
張環、藍三、於強等漁民家庭也是全力開動,軍爺發下賞格,採買大量鮮魚,數量之大令人咋舌,小漁村能開動的漁船全體出動,小船就在灣外近海捕撈,稍大的兩艘破敗漁船向東到石島漁場捕魚。
趙烈規定早飯是稀粥鹹菜,中午乾飯海菜湯,晚上加餐海鮮,遼民什麼時候吃過如此好的伙食,吃飯時各個如餓狼般勇猛,吃得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