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Lad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道菜是用麻油加花椒煎熟,加入醬油、醋、白糖與白菜、豆芽、水芹同拌,稱為「撒拌和菜」。菜先用滾水焯過,再入清水漂著,待要涼拌時再取出,故此色澤青翠,嫩脆可口,伴著豬肉吃,這家常的味道倒也令賓主盡歡。
接下來這盞酒,貽貝樓上的看來是此番最重要的菜,一道「蓮房魚包」用了他們這次宴席上唯一的肉,另外那道大概特意與蓮魚主題相配,是蓮花、菊花與菱角煮成的湯,楊盛霖介紹:「此湯名為『漁父三鮮』。」
那蓮房用的是嫩蓮蓬,將底部切平,剜去其中蓮子,用酒、醬、香料醃新鮮的鱖魚魚塊,再填入蓮子留下的孔中,置入甑內蒸熟,取出後以蜜塗蓮蓬,光澤更加可喜。
以銀匙取出魚肉,眾人品嘗之下但覺魚肉帶著蓮蓬清香,一位貢生嘆道:「魚肉帶有蓮香,尤為清雅,再飲漁父三鮮,便若置身採蓮輕舟之上。」
楊盛霖笑道:「此菜寓意不僅如此。此菜我們是向本朝一位進士學來,他曾為此作詩道:『錦瓣金蓑織幾重,問魚何事得相容。湧身既入蓮房去,好度華池獨化龍。』魚化龍,是金榜題名的妙喻。我們貽貝樓以此菜餚獻給諸位秀才,也是藉此預祝諸位進士及第,平步青雲。」
貢生們大喜,紛紛致謝,與楊盛霖相互祝酒,席間觥籌交錯,氛圍十分融洽。
這盞酒行過,眾人已有七分飽,略有倦色,直到蒖蒖命人呈上適珍樓主菜時,才又正襟危坐,面對那道被銀色器皿盛著的菜餚睜大了眼睛。
適珍樓此前菜式均用漆器,惟有這道菜用了銀器,且有蓋覆著遮擋,一時不見菜餚真容。
蒖蒖見眾人皆靜默以待,才緩緩揭開銀蓋。其中蒸汽氤氳,在眾人凝視中逐漸飄去,露出銀盤中的主角:蒸鰣魚。
那鰣魚被從腹部處剖開,惟脊背處相連,鋪在銀盤中呈兩片對稱狀,蒸過的鱗甲微卷,似半透明細刨花,自魚身上浮起,細看之下可發現片片鱗甲之間有一條細線相連。
崔縣令蹙眉看著那條線,目含疑問:「這是?」
蒖蒖微笑著以銀箸搛起線頭,輕輕一提,魚鱗便脫離魚身,隨著細線被提起,一片片鱗甲在空中閃著貝殼般銀白的光,串在細線上,如項鍊一般。
第九章 鄉宴(下)
蒸鰣魚做法不算驚艷,在江南比較常見,但提線去鱗這一招席間眾人均聞所未聞,都瞠目看著蒖蒖箸下銀龍飛旋,一時鴉雀無聲,須臾才有人擊節稱妙,道:「由這串鱗甲看來,適珍樓的女弟子不但刀工精妙,女紅也是一絕。」
蒖蒖默然側首,與侍立在堂中一隅的鳳仙相視一笑。
此前決定將鰣魚列入宴席中時,蒖蒖曾與師姐們討論是原樣保留鱗甲清蒸,還是先成片地剔除鱗甲,蒸時再覆蓋在魚身上,如此既可令魚鱗脂肪仍舊融入魚中,又方便食客去鱗。
除了鳳仙之外的五位師姐各陳利弊,有人說最好按原樣保留原汁原味,有人說鄉宴席間都是斯文人,預先去鱗更符合他們的習慣。爭執許久仍沒個結果,最後一直沉默的鳳仙注視著案上鰣魚徐徐開口:「我想到一個法子,或許更好……」
這個別致的去鱗方式為鰣魚增色不少,當然魚本身也是鮮嫩肥美,蒸得十分入味,貢生們頻頻動箸,吃得不亦樂乎,其間只有一人略微抱怨:「魚是好魚,只是刺太多了。」
鰣魚確實全身皆有細刺,遍佈各處,每吃一塊都須先將刺挑出。
蒖蒖聞說後對那人道:「鰣魚雖有刺,但大多細軟過蝦須,就算誤食,也不至於刺傷咽喉。世事無完美,此魚味已極美,若再無刺,只怕會貴過黃金,又或者像河豚那樣身帶劇毒,讓你不得不提防。所以這點小小的不完美,還望諸君接納。就如一位美人,容顏如玉,就是愛發點小脾氣,有時候不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