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3年6月10日,大選結果揭曉,保守黨以壓倒優勢贏得了勝利,獲得397席;工黨209席;自由黨17席;社會民主黨6席;其他各黨派共得24席。
這樣,柴契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不僅取得了1983年大選的勝利,而且以絕對優勢取得了對下院的控制權。
這樣,柴契爾夫人終於如願以償,迎來了連任首相的這個美好的一天。正如此前她對一直跟隨她採訪這次大選的女兒卡羅爾&iddot;柴契爾所說的:
&ldo;因為這個工作很適合我。我向來習慣於努力地工作‐‐如你所知道的‐‐拼命地去幹。不過還遠不止這些,我喜歡這個工作,而且這個工作也適合我做,再說,我喜歡這項工作遠勝於喜歡做別的任何工作。&rdo;
為了把話說得更明確、更透徹,柴契爾夫人接著又補充說:
&ldo;因為那是我在這個世上最樂意乾的工作,而且我認為我對這一職務還會有所貢獻。
&ldo;……我認為,從對付潛在的敵手或介入世界舞臺的觀點看,積累起來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如果你執政時間較長,那對(英)聯邦會議和(七國)經濟首腦會議是有益處的。&rdo;
柴契爾夫人在這次訪談中,除津津樂道她對蟬聯首相一事&ldo;情有獨鍾&rdo;之外,還不無得意地談到了這次大選的結果。這位&ldo;鐵娘子&rdo;說道:
&ldo;我認為,人民更喜歡我們已有的這個強有力的政府,喜歡它要走向一個特定方向的決心。我想他們明白現政府是正確的,再說,他們內心也覺得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是對的。&rdo;
大選之後,英國媒體紛紛加以評論,其中貶褒不一。《星期日快報》認為,保守黨的勝利在於&ldo;它的領導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不畏縮&rdo;。這裡所說的&ldo;嚴酷的現實&rdo;,當是特指一個背上了300多萬失業大軍這個包袱的政黨和首相,竟能在大選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簡直不可思議!這家報紙接下去又寫道:&ldo;由於取得了非常漂亮的勝利,柴契爾夫人業已證實,英國決心採取新的、充滿信心的方針。&rdo;這家《星期日快報》是具有保守黨傾向的一家大報,它的評論與柴契爾夫人回答女兒卡羅爾的訪談,簡直是異曲同工,相得益彰。
另一份也具有保守黨傾向的《星期日電訊報》則對柴契爾夫人的國際形象大加讚譽:&ldo;上週兩張世界領導人的照片成了引人注目的鮮明對照。一張是柴契爾夫人站在唐寧街臺階上滿面春風、生氣勃勃而又信心十足,因為她取得了大選的勝利。另一張是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先生,樣子瘦小乾癟,在離開一次克里姆林宮盛大集會時不得不讓強壯的助手們攙扶……
&ldo;這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反映了相互對立的兩大政治集團的概貌。西歐三個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和聯邦德國)現在都擁有了強有力的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人,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致力於西方聯盟的統一和強大。站在這個聯盟前頭的人‐‐里根總統,看來決心謀求連任。如果他也當選,那西方4個主要領導人將在今後關鍵性的歲月中全都上臺執政。他們不管在經濟方面有多大分歧,但卻有著共同的哲學。&rdo;
與此同時,無黨派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則發表社論說:&ldo;柴契爾夫人現在是這個國家歷史上最強有力的婦女,這大概是屬實的。如果柴契爾夫人的真實想法是走中間路線,她也許能為國家服務得更好一些。&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