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柏林會議之後,柴契爾振振有辭地自我表白:&ldo;我僅是就我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錢舉行會談。我們所得到的回報理應與共同體的平均水平相等。&rdo;這顯示出了她毫不妥協的精神。
1980年4月末,共同體在盧森堡再次舉行首腦會談。柴契爾對會上建議減少英國76億英鎊的費用仍然斷然拒絕,她認為該建議僅涉及以後兩年的費用。她那&ldo;為英國利益抗爭到底&rdo;的氣概異常昂奮,勁頭有增無已。人們把她嘲諷為當年在西歐國家一意孤行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冠以&ldo;女戴高樂&rdo;的綽號。柴契爾夫人對此反而自鳴得意,孤芳自賞。
1980年5月29日至30日,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再度舉行。英方蒞會的是外交大臣卡林頓勳爵。會議就英國所攤派的費用最終達成了協議:德、法等八個共同體國家作出了極大的讓步,不僅對頭兩年,而且對第三年英國的攤款份額作了調整,&ldo;英國將從它為共同體提供的會員費用中獲得三分之二的回報&rdo;。
對卡林頓勳爵所取得的這一勝利成果,柴契爾首相最初仍然很不滿意,甚至對該協議斥為&ldo;一文不值&rdo;。經過卡林頓勳爵的據理力爭,最後又將這個問題提交全體內閣成員討論透過。柴契爾夫人在&ldo;既成事實&rdo;面前,被迫作出妥協。這是內閣成員逼迫這位&ldo;鐵娘子&rdo;讓步的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
會員費的問題以後仍然是英國和歐洲共同體其他各國唇槍舌劍的焦點,直到柴契爾首相第二任期才得到了最後解決。經過幾個回合的頑強鬥爭,柴契爾夫人終於勞而&ldo;有功&rdo;,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和不屈不撓的交鋒,在會議桌上為大不列顛爭回了巨大利益,她那強硬的外交風格給歐洲共同體各國領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柴契爾首相在國際舞臺上不僅旗幟鮮明地為英國利益而大聲吶喊,而且在涉及英國的國威和形象等問題上也毫不含糊,敢於刺刀見紅。
例證之一是在倫敦對中東恐怖分子實施了一次成功而又漂亮的突擊。
1980年4月30日,5名恐怖分子襲擊伊朗駐倫敦大使館,扣押了20個人作人質。其中多數是伊朗使館職員。槍手們自稱,他們是屬於伊朗&ldo;殉教者&rdo;的組織,強烈反對伊朗革命所建立的政權。他們提出了3條要求:一是要求伊朗政府釋放91名在押的政治犯;另一是要求伊朗持不同政見者的權利應得到尊重;最後要求用飛機將他們和人質送出英國。當時伊朗政府既不願滿足這些恐怖分子的要求,柴契爾政府也不能允許他們扣押人質的行動獲得成功。但槍手們威脅說他們的要求如得不到滿足,他們將把使館與人質全部炸毀。面對這樣的挑戰,柴契爾夫人毫不含糊,她斬釘截鐵地表示:&ldo;我的政府要盡一切可能保證人質的生命安全,和平解決危機。但除此之外,恐怖分子必須被擊敗。&rdo;聯絡到1979年11月美國營救被伊朗革命者扣押在美駐德黑蘭大使館裡的49名美國外交人員作為人質的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這位&ldo;鐵娘子&rdo;在深表沮喪的同時,決心毫不退縮,不能再讓世人看到西方的軟弱可欺。
柴契爾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內政大臣懷特洛為首的特種應急事態中心,採取既保證人質安全又不讓恐怖分子離開英國的策略,首相從一開始就想採取強硬立場,絕對不讓槍手們的要挾得逞。她後來回憶說:&ldo;如果有人質受到傷害,我們就將考慮對使館發起攻擊;如果有人質遭到殺害,我們就將毫不猶豫地派遣特種空降兵進入使館。&rdo;她也深知,要是動起真格,搶救人質失敗,不僅有損西方特別是英國的威信,更重要的是對她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