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第2/2頁)
雲起南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rdo;祈銘微微嘆了口氣,&ldo;他說你們倆都認為,&l;破壞者&r;不是單獨作案而是多人協作。&rdo;
&ldo;準確點說,是有一個組織者,其他人聽命行事。&rdo;林冬說,&ldo;我在加拿大留學的時候看過份卷宗,從一九二三年到二五年三年的時間裡,有個宗教團體的首領策劃指導了十起謀殺案,指使自己的信徒去殺人獻祭,行兇手法和你給我看的資料裡的每一個都很接近,所以我考慮,這可能是模仿作案。&rdo;
祈銘依舊皺著眉頭。fbi的側寫師們提出過&ldo;破壞者&rdo;並非單獨作案的考量,因為案件發生的地點遍佈全美,受害人之間毫無聯絡,一個人單打獨鬥確有難度。但他們認為頂多是兩三個人,並且每一次都是共同作案,而非像林冬說的那樣有個幕後黑手。林冬提到的案子他也聽過,可那畢竟是距今快一百年前的事了,殺人手法相似並不能說明這就是模仿作案。
&ldo;我認為林冬的思路值得參考。&rdo;杜海威接下話,&ldo;我看了有關鑑證的部分,發現所有的現場都被蓄意破壞了,水淹、火燒、甚至使用化學品灼燒證據,fbi的鑑證專家給出的結論是兇手破壞現場是為了增加勘驗難度,據此說明兇手有一定的反偵察能力,但是‐‐&rdo;
他權衡片刻措辭,繼續說:&ldo;從我的專業角度來看,兇手對現場的破壞並不徹底,比如發生在新澤西的那起案子,兇手焚燒死者臥室的時候沒有使用助燃劑,然而旁邊就是車庫,裡面有大桶的汽油可供使用,要是為了毀屍滅跡,就該將所有傢俱都潑上汽油然後將整棟房子付之一炬,可是兇手只點了臥室裡的窗簾而已,灰燼都在床另一側的地板上,說明人為的阻止了火勢的蔓延……這樣的舉動更像在進行一種行為藝術,手法各不相同,就很像是不同的兇手刻意向誰證明自己的獨特性一樣。&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