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歡迎監督 (第2/2頁)
飢餓的考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鷹國有能力飛到月球上,記錄下騰達在月球上做的事情,那麼他們當然可以監督騰達。
可……
他們能監督嗎?
去工業化帶來的影響是很大很大的。
猛禽戰機無法重啟生產線,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猛禽戰機不過停產十幾年的時間,就已經無法重啟生產線了。
當年載人登月的航天工程停止幾十年,更是沒有重啟的能力。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把當年的圖紙拿出來對照著造不就完事了?
但是登月工程面臨著和猛禽戰機一樣的困境。
各種各樣的零部件來源於成千上萬家的企業機構,光是想要弄清楚這些東西幾十年前到底是誰負責的,就夠讓人頭痛的了。
就算是網際網路時代,想要清楚地瞭解到自家公司二十年前的專案具體是由誰負責都困難。
更不要說是造出登月工程需要的火箭了。
這種超大型的工業造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對手工的要求很高。
乍一聽,有點反常識。
都21世紀了,科技這麼發達了,還用手工?
用機器不行嗎?
實際上,這還真不行。
因為火箭這種東西的部件太大了。
就以鷹國當初登月用的土星為例,一級直徑是十米。
在當時,並沒有那麼大的機床來加工。
焊接什麼的,都得靠工人那熟練的技術和經驗。
這“經驗”二字,可就真的是玄之又玄。
老帶新的情況下,新的工人都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學會。
更不要說是斷代幾十年的情況下了。
再加上火箭這東西不同於汽車、手機等東西生產線。
汽車生產線能造幾十萬臺上百萬臺的汽車。
平攤一下成本,弄條生產線的平均成本並沒有那麼昂貴。
可是火箭生產線就不一樣了。
再牛逼,也不可能每天都登個月玩吧?
偌大一條生產線,搭起來就用一次?
那多浪費啊。
所以技術與成本上的困難,讓現在的鷹國根本沒辦法復刻當年的登月工程。
想要登月,想要監督騰達,那就得重新開始砸錢爬科技樹。
可是這科技樹,又豈是那麼容易爬起來的?
真要是跟陳騰對著爬科技樹,也是陳騰希望看到的事情。
畢竟陳騰擁有系統。
和陳騰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是絕對不可能戰勝陳騰的。
更不要說現在其實雙方根本沒有站在同一條線上。
騰達,已經將全國對核聚變領域及航空航天領域有研究的團體和個人組織了起來。
可是鷹國呢?
什麼行動都沒有。
在落後的情況下,陳騰都能靠著系統奮起直追。
領先的情況下,就更加不會給別人追上來的機會了。
和騰達競爭,只會被騰達給拖垮。
如同當初鷹國拖垮他的對手一樣。
:()遊戲公司?這分明是科技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