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相互呼應,相互支援。聽說你兒子夏完淳,天資聰穎,少年早書,五歲讀經史,七歲能詩文,九歲寫出《代乳集》。”夏允彝說:“谷公子過於誇獎了。他究竟還是個孩子,寫的那些《青樓篇》、《楊柳怨》,什麼‘醒來錦袖飄歌院,醉後紅牙唱酒樓’,都是公子哥們的情詩。他八歲隨我上北京,受到前輩文人的薰陶,後來又跟隨我到福建長樂,走南闖北,學識大有長進。十二歲回鄉,拜我的好友陳子龍為師,與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組織西南得朋會,成為幾社後繼。”夏完淳落落大方地說:“我已經結婚了,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父親還把我當作孩子。眼看滿清鐵蹄馬上要蹂躪蘇杭,我與老師多次商量,想變賣家產作軍餉,在家鄉首先舉起義旗抗清。”
羅成笑道:“兒子再大,在父母眼裡總還是個孩子。恭喜夏公子,兩情相悅,白頭偕老,新婚燕爾,恩恩愛愛。”夏允彝說:“其實他剛滿十六歲,但矢志要參加抗清復明戰鬥,所以我讓他早點成婚,好給夏家留下一男半女,繼承夏家香火。他談論軍國大事,言辭鑿鑿,一次他問他的岳父:‘今日時局如此,不知岳父所重何事,所讀何書?一時問得他岳父驚愕不已,無從回答。”大家聽後都忍不住笑出了聲,夏完淳有點不好意思了。此時他的妻子錢秦篆來請客人用餐,看上去是一位賢慧、淑靜、孝順的媳婦。他們邊吃邊談,在一起商討了起義的有關事宜,以及聯絡的方式。
飯後他們四人駕舟來到青浦縣吳淞江邊的細林山,一同去拜訪隱居在山上的陳子龍。暮色朦朧,遠眺細林山上樹林參差,蒿草叢生,歸巢的烏鴉,哀聲啼鳴。他們把小舟停泊在蘆葦叢中,登上曲折的山路,在一處隱蔽的山坳裡,看到一座簡陋的草房。進門一看,房主人不在家,夏允彝父子來過幾次,已經很熟悉了,夏允彝招呼天賜和羅成先坐下休息喝茶,讓兒子夏完淳到山後去找他的師父。只見屋內陳設十分簡樸,竹製的桌子、椅子和床,連書案和書架都是竹子製作的。牆上掛的條幅、排滿書架的各種書籍,說明主人的道德文章皆為世人表率。夏允彝說:“自從南明宏光朝廷垮臺後,陳子龍痛心疾首,心急如焚,隱居細林山中,等待時機,準備反清起義,這吳淞江邊的細林山,成了抗清復明義士的秘密聯絡點。”
天賜稱讚道:“我看你兒子真是位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從事抗清復明的鬥爭。”夏允彝說:“我兒雖然少年,但辦事十分沉著精明,為了抗清復明大業,我讓他十五歲就結婚成家,婚後更加老成了。他七歲拜陳子龍為師,師生感情非常深厚。陳子龍自號孟公,性情豪爽,他恪守復社條規,詩詞文章彰顯民族氣節,他的詩受明朝後七子的影響,但感傷時事,更加悲壯蒼涼。”羅成說:“我看夏完淳在孟公的道德情操薰陶下,更加幹練老成。想當年,我也是十六歲,跟隨家父在遼東寧遠前線,與明軍將士一起抗擊滿清八旗兵的侵犯。從你兒子的身上,看到了我當年少年宏圖,躊躇滿志的影子。一晃五六年過去了,時事變遷,宛若隔世,真是光陰如箭,時不我待啊。”
說話間,夏完淳和陳子龍一起進屋,賓主寒暄過後,陳子龍說:“我到山後採了些竹筍和蘑菇,還打了兩隻野雞,真好招待兩位貴客。聽說谷公子曾在南京組織民防團練,還和羅公子一起冒險到揚州梅花嶺修建史閣部的衣冠冢,令人敬佩,真不愧為江湖救星!”天賜說:“陳先生過獎了,我和羅成只是江湖義氣,盡了一點義務而已。我看你這細林山扼江據險,確實是一處難攻易守,極其隱蔽的抗清據點。”羅成說:“我表哥在太湖湖心一個極其隱藏的小島上早就建立了一處秘密抗清聯絡據點,還有一支義勇軍船隊,平時是內河和海上貿易船隊,戰時就成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水師。”陳子龍說:“今晚我們烤野雞,炒竹筍和煮蘑菇湯,邊吃邊談。”
夏完淳說:“好久沒吃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