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白底黑字 (第2/2頁)
鐘有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惡?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
段者何?鄭伯之弟也。
何以不稱弟?當國也。
其地何?當國也。
齊人殺無知何以不地?在內也.....
這張紙上正是《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開篇《鄭伯克段於鄢》。
鍾繇眉頭微皺,不禁冷哼一聲:“賈將軍,這就是你的所謂發明?”
賈詡揹負雙手,嘴角上揚,露出一絲笑容,“對啊。本將軍剛才不是說了嗎,石經雖然可以不朽,也可以明典經文,但是不利於傳播。”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想啊,石碑就那麼些,都放於京城,全國儒生成千上萬不止,他們要學習儒家經典,總不能個個都跑來京城。”
鍾繇微微頷首,似乎有些明白了賈詡的意思,但還是追問:“所以,你就拓印這片,透過紙張傳播?”
賈詡笑而不語,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鍾繇不以為然,“這拓印方法也不是第一天出現,自從老師主持的石刻廣宣於眾,早有聰明好學的儒生請熟練工匠,琢磨出了這拓印之法。談不上你的發明創造。”
賈詡搖頭否認。
蔡珍叉腰嚷道:“大叔,拓印我們早就知道,當年我聽爹爹說,洛陽太學生就很多人跑去拓印石經,你這不是老生常談。”
賈詡回答:“妹妹,麻煩瞪大你的卡姿蘭眼睛,你再仔細瞧瞧,這是不是拓印。”
不是拓印?
鍾繇看賈詡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慎重的性格,讓他沒急著再下結論。
鍾繇從頭到尾,裡裡外外的看了一遍宣紙,包括樣式、材質、筆墨都沒有落下。
賈詡故意問:“元常,可看出哪裡不一樣?”
鍾繇,字元常,本身就是聞名於世的書法大家。
鍾繇並沒有理會賈詡的打岔,而是再次拿起宣紙仔細地聞著它的氣味,確認這是印刷品所特有的味道。
然而,當他看到紙上熟悉的字跡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疑惑。那獨特的飛白筆法,分明就是師傅的筆跡!
這種字型獨具特色,其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有的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彷彿是用枯筆寫成的一般,因此被稱為飛白書。
而飛白書也被稱作“草篆”,乃是由蔡邕首創。
面對這樣的情況,鍾繇開始陷入沉思,對這張紙感到十分疑惑。
賈詡見他如此,再次強調這並非拓印之物,但為何筆跡卻與師傅如出一轍呢?
難道有人在刻意模仿嗎?
此時,賈詡看著仍在思考中的鐘繇,果斷下令讓胡車兒等人站直身體,將宣紙展開並豎立起來,以便讓在場的眾人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眾人看到這一幕後,又開始議論紛紛,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鍾繇突然問道:“正常拓印應該是黑地白字,你這為何卻是白底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