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滿的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初一晚上開始,宋向文家就要開始吃中午和年夜裡的剩菜了,每年初一劉二姐都會做一大桌子菜招呼客人,客人吃不完,還會剩下很多,扔掉著實可惜,都是大魚大肉,而且農村人怎麼可能把剩菜倒掉呢。“冬天天冷,東西也壞不了,放鍋裡蒸蒸慢慢吃唄。”劉二姐在晚上的飯桌上說起來。在宋向文的記憶裡面,過年的剩菜會吃大約三到五天,先清理掉的往往是宋向文愛吃的排骨、大蝦以及容易壞掉的海鮮之類的,炒雞肉越蒸味道越奇怪,而且還越來越柴,宋向文就不怎麼動筷子。在往常,炒雞肉也算得上是美食,但是這是過年,那麼多的剩菜,而且還有沒吃完的蛋糕,炒雞肉就顯得不是那麼顯眼了。
初一的電視機,一般都會播放春晚的回放,宋向文一家就一晚上看著重複的春晚,百無聊賴地嗑瓜子、吃晚飯。宋向文的幾個小夥伴過年之前會找到一起玩,但是過年的時候,程鴻的老家離宋莊很遠,宋飛揚父母都在家管他只會更加嚴格,孫奧家是他爺爺那一代搬到宋莊的,在宋莊沒有族親,過年雖然在宋莊,但是都是幾個族親一起。這樣一來,宋向文自己出去玩過於無聊,就只能在家裡看電視,晚上的白熾燈發出淡黃色的光,還真容易讓人變得急躁。這樣的情況,直到宋向文家買了電腦才得到改變。
初二一天,也還是在年裡面。在習俗裡面,過年從大年三十下午六點左右接年,要一直持續到初二晚上六點左右送年,接年的時間和送年的時間都不是固定的,每家可能都不一樣。宋向文曾經聽奶奶說過,過年的時候,在年裡面不能出門,會犯忌諱。也就是說一家人過年從接年開始到送年就不能出門了,更別談什麼串親戚,尤其要注意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的,會給孃家帶來不好的運氣。這一習俗卻在初一宋向文過生日的時候已經打破了,小時候的他對於神話故事和忌諱這一類的通常抱有一種與我無關的心態,理解不了,那就不管。雖然初一自己的親戚來到了自己家裡,但是每年初二宋向文家和親戚家都不會出門,一來是因為這一天要送年,如果出去串親戚耽誤別人不說自己說不定還匆匆忙忙的忙不過來,第二點肯定也有習俗的因素在裡面。這種傳統就是如此,它本身可能會隨著時代的改變在人們的意識中慢慢淡化,但總會以一種近乎潛意識的方式存在於人們的心底,無法抹去,等待人們需要使用或者需要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時為人們所使用。原諒我拙劣的筆記無法徹底闡述內心的觀點,這也許就是紐帶,傳承了代代人,卻歷久彌新。
年初二一天,宋向文家就著剩下的飯菜吃了兩頓餃子,在細細簌簌的鞭炮聲中等到了下午。送完了年,就意味著這一年的節日在名義上已經過去。下午四點,劉二姐和好了面,剁好了餃子餡,把用了十幾年的巨大案板搬上炕,和宋婷一起忙活著包餃子。“媽,你怎麼不在三十那天都包完了呢,反正壞不了。”宋婷一邊用擀麵杖擀著餃子皮,一邊問著劉二姐,宋婷擀餃子皮的技術是跟劉二姐學的,左手擀,右手拿著餃子皮轉著,讓餃子皮勻稱。這種辦法宋向文一直學不會,他只會把麵糰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壓過去。“接年餃子,過年餃子,送年餃子一定是要新的,要不怎麼能說新年新氣象。”劉二姐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在她還沒出嫁在劉莊做閨女的時候,自己的母親就是如此。她不記得自己是否問過自己的母親為何如此,應該沒問過吧,但是自己的閨女問了自己,這起碼說明自己的閨女比自己要聰明,腦子要靈活,劉二姐邊用筷子夾起來一小塊餃子餡,一邊琢磨著。
冬天裡,天黑黑得特別快,五點鐘,太陽已經落下地平線,天空呈現出一種近乎黑白電視的感覺。五點出頭,零星的鞭炮聲從宋向文家南邊傳來,聽聲音有些遠,應該是臨近大街上的人家。宋向文住在北街的後邊,聽到的聲音很微弱,像坐在灶臺前燒火時灶臺裡木頭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