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說,司母戊鼎是蔣介石逃臺前,計劃運往臺灣的國寶之一,但是它的體積太大了,負責進行遷臺文物工作的人員,可以把它從南京的中央博物院裝上卡車,拉運到機場來,卻沒辦法把它裝上飛機:飛機的艙門太小了,沒有辦法把太大的司母戊方鼎裝進去。
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所以能從故土來到南京,是因為國民黨第31集團軍司令官王仲廉的一次巴結行為。1946年10月,作為蔣介石黃埔軍校的學生,獲知校長60大壽,就想著法子要讓校長高興一把。是的,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很能打仗的王仲廉,卻在這件事上犯愁了。怎麼才能讓校長高興呢?他想了許多法子,都不能使他滿意,這便有人給他建議了:
作為禮物,把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送去,校長應該是會高興的。
一語說在了王仲廉的心頭上,他帶了護衛隊,從司令部所在的新鄉縣北去安陽,把權且收藏在安陽縣古物儲存委員會所在地的司母戊方鼎“借”了出來,裝上火車,武裝押送,直達南京,作為賀壽的禮物獻蔣。也不知什麼原因,蔣介石卻沒有正面接受,但也沒有原物退回,只囑咐下來,由南京的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妥為收存。即如此,王仲廉就已非常滿足了,善於揣摩校長心理的他,知道他送來的禮物,校長絕對是高興的。果不其然,事過兩年,司母戊方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覽,蔣介石偕夫人宋美玲,親往展館參觀,是日,蔣氏夫婦站在司母戊方鼎前的攝影新聞,佔據了包括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所有報紙的頭版。
讓蔣氏夫婦無法想象的是,事過一年多,他們敗逃到了臺灣,而他們鍾愛的司母戊方鼎,卻極為僥倖地留在大陸。
圍繞著司母戊方鼎,從出土之日起,有著太多的傳奇和艱險,應該說,青銅重器司母戊方鼎的出土太不是時候了。
日本人佔領了安陽殷墟後,發現西北岡的東區有片茂密的柏樹林,他們懼怕柏樹林成為抵抗日軍侵略的遮掩地,就組織民夫砍了柏樹林。過去的考古發掘,董作賓、李濟、梁思永他們所以沒有觸動這裡,是因為柏樹林是當地村民的祖墳。然此地為殷商王陵的傳聞,也廣泛地流播民間。於是,有人趁著亂世,來這裡偷挖了。
偷挖者為武官村的村民。他們生活在這裡,知道這裡是一塊不可多見的風水寶地。過去的日子,除了眼見中央政府組織的考古發掘外,他們也曾自發地搞過一些挖掘,而且也有很好的發現,賣給古董商人,弄了不少的銀元。這次他們要有組織地進行盜掘活動了。
具體的組織者是誰,隨著時光的流逝,已不好說清了。能夠知道的是,他們在1939年,對有殷商王陵傳說的那片祖墳墓地,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盜掘,可是除了證明這裡確為殷商王陵之地外,卻少有文物發現,因為有盜墓賊早於他們已經偷挖過了。他們沮喪、咒罵,但卻沒有善罷甘休,轉移地點繼續進行有組織的盜掘活動。
是一個初春的日子,武官村有點家業的吳培文,和他的叔伯哥吳希增到砍光了柏樹的墳地裡來祭祖。兄弟二人在覆蓋著一層白雪的墳地裡走著。發現這裡一個坑,那是一個洞,知道墳地又被盜墓賊挖掘過了。兄弟倆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祭罷祖宗後,回家取來钁頭鐵鍁,商量著把被挖得破破爛爛的祖墳重新修好。自然,這是需要取土來修的,在離祖墳不遠的地方,兄弟倆一個挖土,一個送土,幹了有一會兒,挖土的吳希增讓吳培文看土,時年18歲的吳培文看不出土的特別來,但他的叔伯哥吳希增看出了不一樣。這位很有經驗(不曉得他這經驗是從哪兒得來的)的叔伯哥吳希增,十分詭譎地朝吳培文笑了笑,給他說,以後你就知道了,咱們往下挖,說不定土下有寶哩!
還真是讓吳培文很有經驗的叔伯哥吳希增說準了。兄弟倆在那塊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