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聯姻和長安的變化 (第3/4頁)
小兵王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胡亥道:“就是把收上來的文章看看有沒有錯的字,而後再去排版印刷,沒多久就會有上萬本書出來,這種書就叫月報,現在長安城計程車子,已經人手一份月報了,賣的非常火。”
徐凡在長安的這半年時間,雖然沒有弄出太大的基建工程,活簽字印刷術和大漢月報就是他弄出來的,活簽字印刷術主要是為了大量印刷各種書籍,像大漢的圖書館當中,已經把諸子百家的經典全部轉換成為了紙質書籍,長安城計程車子可以低價購買這些書籍。
當然,印刷術的出現,對很多人來說就不很友好了。
胡亥氣憤道:“當初我們抄書的差事,之所以不能繼續下去了,就是因為有這個活鉛字印刷術,這活鉛字只要燒好模組,一次就可以印刷上萬本書,弄得我們差事都沒了。”
當初胡亥抄書可是也是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結果活鉛字印刷術,一出來他們的差事就被消滅了。讓胡亥吃了好一段時間的苦。
而印刷術出現之後,徐凡也用在抵報上,用來傳達長安朝廷到天下的命令,同時也讓天下的縣令瞭解長安城動向。對於抵報出現,周章可謂是欣喜若狂,有了抵報,大漢的上情下達便捷很多。
而後徐凡就想到了後世的報紙了,只可惜現在紙張的價格貴,印刷的成倍貴,時間長,徐凡還做不到日報的程度,但做個月報卻是可以的。
於是徐凡就就任命魯舒為《大漢月報的總編輯,讓魯舒專門收集諸子百家的文章刊登上月報上,而正好秋收之後,大漢要舉行科舉開始,整個長安城不缺少士子,這讓《大漢月報銷量非常好,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
而後胡亥道:“兄長,你不應該一直留在這鄉下,長安城每個月都會發現新鮮事物。以我們的本事,只要想找,就可以找到一個比種田更好的活。”
現在的長安城比以前的咸陽充滿了活力,每天都有新鮮事物,讓胡亥流連忘返,他已經不想繼續待在趙裡這個枯燥的鄉下了。
扶蘇卻搖頭道:“某隻想種地。”
胡亥看著自己頑固的兄長,搖搖頭跑了。他要帶自己的妻子去長安城過好日子。
扶蘇無奈笑了笑,他這樣沒臉沒皮倒是活的好。
大漢三年十月二日。
趙裡秋收完成,扶蘇他們一家用牛車運載著要上繳的糧食來到戚鄉。
大漢雖然定下三成稅,但實際上收稅是按照下田的標準來收的,每畝收3鬥,徐凡當然也知道這樣上田,中田就少了很多稅了。
但沒有辦法,大漢沒有那個組織力,完成精細化的收稅,真要分成三檔的話,只怕那些無法無天的漢吏會把下田改成上田,三鬥稅收到九鬥,那就真成了逼人造反了。
託了網際網路的福,上層怎麼樣,徐凡不知道。
但底層是怎麼樣的情況,徐凡可是一清二楚。
而定下下田的標準,加上每戶都有100畝土地,稅收就非常簡單了,幾乎每戶都只用上繳30石的粟米穀物或者是等價的經濟作物,像絲麻都可以用來抵稅。
除了交稅,戚鄉還是四周村裡最大的糧食收購者,上面寫著粟米收購價90錢每石,小麥收購價110錢每石。這個價格讓很多農戶都非常失望。
一個月前關中的糧食價格還是每石200錢,但陳郡大豐收的訊息傳到關中,糧食價格就跌下了200錢,接下來南陽郡豐收,中原豐收,每傳來一處這樣的訊息,糧食的價格就要下跌一些,現在居然跌到100錢都沒有了。對每個關中的農戶來說,這相當於減少了一半的收入。
但扶蘇看到這個交給卻皺起眉頭道:“以前關中每石糧食的價格是30錢,現在居然還有90錢,難道大漢想要打仗,所以才大量收購糧食?”
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