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移家於南昌。官至兩廣總督。
李瀚章於1889年8月8日至1895年4月13日期間,奉旨接替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從履歷中可以看出此人很有經濟頭腦,一輩子都在和錢糧打交道,正因為如此,他在看到二弟李鴻章寫個他的私信中看到:蕭智等人奏請朝廷修建安南到廣西的鐵路,朝廷裡面對此事頗有顧慮,擔心會這樣做會導致邊疆不穩的問題。李瀚章敏銳的覺察到了修鐵路可以給兩廣帶來的好處,他連夜寫了一封奏章,詳細的向朝廷闡明瞭如果在兩廣修建鐵路的好處,他在奏章中說:“兩廣鐵路即通,不特兩廣物產可使外運至南洋並北方各地,雲貴川等地所產之物亦可藉此通道運至兩廣及南洋等地以次行銷各地,其運即快,運價又低,實是大利百姓之事矣。況鐵路若成,各地交通即利,各地如有戰事,調兵遣將旦夕可達,實為利國之事也。”,也許朝廷也看出了修鐵路的好處,也許是李瀚章的奏章起了作用,在1891年1o月的時候,朝廷終於批准了修建安南至廣西的鐵路計劃,但是卻要兩地“自行籌措所需款項”,並且嚴令“不得借洋款及增加本省稅金,以防洋夷並百姓滋擾生事”。蕭智等人在知道後,具是哈哈大笑,朝廷這麼做其實是不想讓兩廣和安南修建鐵路,可是又不好駁了兩位封疆大吏的面子,就只好在修路的資金上下套了――沒錢我看你修什麼路,可是他們卻忘了安南省還有東亞銀行這個大金庫。
安南省至廣西的鐵路共有兩條,一條是從河內出經過北江,涼山穿過邊境的友誼關直達終點的南寧,另一條則從涼山出向東南經過亭立和先安後,穿過邊境上的芒街,東興直達廣西的防城港碼頭,同時安南省還將以貸款的方式援助廣西修建南寧――防城港的鐵路,這樣總計需要修建三條鐵路,總里程778公里,全部預算造價約為128萬國幣約合白銀51o萬兩,,這些錢都有安南省的東亞銀行負責募集管理,到1891年11月底的時候,東亞銀行已經把資金全部準備完畢。在朝廷批准的第二天,安南省的工程人員就開始了鐵路沿線的具體勘探工作,由於安南省省內的勘探早就完成,而且也是早就列入五年計劃的鐵路線,所以到1892年初的時候及開始了實際的施工,到1892年的5月時,安南省境內的鐵路路基部分已經完工,進入了路上鋪軌的階段。在1892年的6月份時,廣西境內的鐵路路基也開始了施工,當安南省內段的鐵路鋪軌在1o月份完成的時候,廣西境內的鐵路路基已經完成了約八成的工程量,其中涼山――防城港線的路基全部完成,開始了在廣西境內鋪設鐵軌的工作。由於廣西境內多山地和丘陵,所以修建的橋樑和洞函眾多,工程難度很大,尤其是涼山至南寧的鐵路更是艱難,幾乎是步步要修橋,處處打洞函。三條鐵路雖然只有778公里長,可是卻直到1894年的夏天才全部通車,整整歷時了兩年半的時間才全部完工,可見工程的難度有多大。三條鐵路均為寬軌複線鐵路,他的修建完成將廣西和安南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在以後的歲月裡,這些鐵路不但的向西南內地和廣東境內延伸,構成了西南地區包括四川,甘肅等地的出海主幹鐵路網。這些就是後話了。
在別人都在忙碌的時候,蕭智卻在拿著一份情報呆,上面是朝廷關於臺灣巡撫的任命書,劉銘傳因病致休,邵友濂繼任臺灣巡撫。蕭智現在很替劉銘傳可惜,也替自己可惜,在劉銘傳主政臺灣的六年期間,全面推行自強新政,加強海防,修築基隆炮臺,興工加固安平、旗後、滬尾、媽宮、西嶼、大城北諸炮臺,配備強勁大炮,火力增強數倍,自行籌建彈藥廠,訓練新兵。建設交通,完成了基隆至新竹全長1o6。7公里的鐵路,設立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