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于謙啊。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朱厚熜懷緬地念完于謙這首《石灰吟,隨後鏗鏘地說道:“朕亦敬仰於公久矣!眾卿之請,準!”
“陛下聖明!”由衷的聲音一直傳到午門外的六科廊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誰能反對這種事呢?那是要被戳嵴梁骨的。
憑自己本事爬到這御前的每一個人都明白,這件事是皇帝先首肯的。
現在皇帝竟然主動去碰了這個問題,群臣跪在那裡只能不斷在心裡感慨:陛下這一招,真的是精妙絕倫。
他對禮法的“叛逆”,竟然會成為優勢,竟然再次用起了這個武器。
冒著會被人指責對英宗不敬,對憲宗為于謙平反態度不夠徹底、孝宗給的諡號不夠好的議論,讓梁儲和袁宗皋提出了這件事。
但這次用得真好。
忠臣一世身後名啊。在這殿試前夕,天下士子之心將因此歸附多少?
日精門之災後,朝堂袞袞諸公又得以確認了皇帝的胸襟。
真的不追究這樁事情了,只要是忠臣,皇帝就欣賞。
大不敬一點去想,若真有誰奪他朱厚熜門的那一天,只要是忠心為國之臣,在這位嘉靖帝眼中都是一等一的好臣子。
安心把心思用在國事上吧。
誰出的主意?
袁宗皋?
不……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這麼想了,他們暗暗抬頭看了看御座上的皇帝。
朱厚熜微笑著,情緒穩定。
讓太廟的誘惑一步步醞釀吧。
一個諡號、一個牌位罷了。
至於嘉靖的尊長英宗,那是什麼豬,將來要在太廟裡騎在朕上面?
不急,日子還很長。
又一樁大功績交到了袁宗皋手上。
但首倡的是梁儲。
以七十高齡遠赴安陸迎立,在良鄉力排眾議決定讓嗣君先到城外行殿,第一次朝會幫皇帝立規矩,在朝堂不可能再呆多久的梁儲迎來了他此生最高光的一刻。
嚴嵩激動地續寫下去:嵩情難自禁,停筆叩請,而後群臣共請,上嘉納之。】
千百年後,史書上他們都能“蹭到于謙的熱度”。
而朝會之後,舉京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