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春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易滅口。
皇帝略一頷首:“言之有理。”卻不說是否採納。
而明燎點到為止,攜姜雲告退。
一路無言,直到返回東宮,姜雲才問道:“殿下為何推舉裴濟?”
明燎所說的理由不可謂不合理。裴濟本為行伍之人,後得皇帝看重,外放於州縣,屢居要職。如今年不滿四十,便曾先後提調四州之事,功績斐然,稱得上是年輕有為。
但他並不是個合適的人選,他是徐太傅的學生。
東宮沒有理由冒這個險,徐家當然也不會插手其間,但縱使他們行得正,站得直,也經不起皇帝的疑心。
知道此事的人不過寥寥,而大理寺中能人繁多,未必不如裴濟出色。倘若皇帝信任裴濟,即使明燎不提,他也會以事委之。
何必沾染這個大麻煩,憑白惹人懷疑?
明燎落座案前,示意姜雲隨意即可:“你可知陛下為何命你我主持西戎使團之事?”
姜雲稍加思索,答道:“如殿下所說,是因為賀將軍。我們和西戎來使皆有淵源,與他相交合情合理,而您與賀將軍是表親,請賀將軍隨行,也不會引人懷疑。”
皇帝之意是為兵懾,但沒有平白無故遣戰績彪炳的大將接見他國使團的道理。此舉容易打草驚蛇,也有失上邦風度。
若由明燎主導,則一切順理成章。賀周與西戎王子都是他的兄弟,彼此之間交結一番又有何妨?
明燎輕笑:“太子妃慣會避重就輕。”
知道躲不過,姜雲索性坦言:“因為姜雲方才所言,也能算合陛下心意。”
她大方地在坐在明燎對面,輕聲問道:“既然如此,豈非更不該得寸進尺?”
明燎隨意地提筆臨帖,也不看她:“你心思太重,看似大膽實則謹慎,從不做無把握之事。姜雲,你不過十七歲而已,為何有如此沉重的危機感?”
姜雲再次被他看破,然而這一回,她卻已經見怪不怪了。明燎並非第一個這樣說的人,姜雲早已習慣。她一雙長睫動了動,緩緩回答:“一言難盡。”
她並非不想說,只是十七年太長,她不知從何說起。
明燎擱筆牽唇,似笑非笑:“你所言只是其一。其二,徐太傅寄以厚望之人,皆是可造之材。”
姜雲目光一頓,她還低估了皇帝和太子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