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侯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
女孩的眼睛裡好像有萬千星辰,笑容也好像三月的春風,那麼溫暖。
可是,女孩卻沒有說話,最後看了一眼男孩,然後轉身離開。
看到女孩的離開,男孩臉上的笑容慢慢凝固,嘴巴微微張大,頓時有些手足無措。
“咔,過!”
攝影機後面的李輔很滿意,黃海博果然不愧連二叔都誇讚為有靈氣的演員。
演這種充滿青春氣息的角色,對他來說沒有太大的問題,情緒轉換自然流暢,表情動作不拖沓,看起來就是一種享受。
至於顏包子……算了,她笑起來挺好看的。
接下來還需要換一個機位,拍攝顏包子轉身離開以後又忽然停下腳步,說出了全片唯一的臺詞。
“喜歡。”
這是全片的靈魂,也是全片的高潮。
其實《在見,金華站!》這個劇本的情節安排很是巧妙。
採用的是典型的“一波三折”式的情節發展模式,前面的情節推動後面的情節不斷發展,情節低落之後是高潮,高潮之後又陷入低落。
當男主人公剛獲得女主角的好感之時,作為“攪屎棍”出現的“班長”打亂了兩人感情繼續發展的節奏。
當男主角透過詩歌使得女主角感動之後,女主角卻硬生生搬走了。
當男主因為女主的離開而陷入失落,孤寂的時候,用跳切的方式插入了女主角的那句喜歡。
這樣的情節起伏雖談不上是什麼生離死別、驚天動地。
但就是這樣簡單起伏的情節,卻真正拍出了許多同型別青春愛情片所難以表達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感。
所以當女主在短片的最後說出了那句‘喜歡’,歡快的音樂響起以後,觀眾的情緒得到了共鳴。
為了達到那樣的效果,演員在說這句臺詞的時候,笑容一定要有感染力。
正式拍攝前,李輔問顏丹晨:“你有沒有經歷過什麼特別高興的事?”
顏包子知道李輔這樣問的目的,他是怕自己演不出笑容的的感染力,所以想讓自己用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來帶入當時的情緒。
不過她對自己有自信,為了拍攝這場戲,她已經準備許久了。
但她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回道:“考上大學的時候特別高興。”
“那你還記得當初為了等錄取通知書那段時間的情緒嗎?就是那種迫切想要拿到通知書的焦躁感。”
李輔伸出手來胡亂比劃,把當年自己等待通知書時的狀態描述一下。
“用等待通知書那段時間的焦爐作為鋪墊,又或者說情緒積累,然後拿到通知書,開啟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的興奮,把所有的情緒徹底爆發出來。”
“就像彈簧一樣,只要經過壓縮,在釋放掉壓力以後它才能彈得更高。”
“我需要你釋放出最燦爛的笑,我要透過你的笑感受到身心的愉悅感。”
“等會演戲的時候,我就要這種感覺,明白嗎?”
顏包子肯定的點點頭:“導演,我明白了。”
“好,做好準備吧!我們馬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