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徵的話對太宗震動很大,被他處死的這兩名大臣,均是朝中賢良,只因輕微過失就橫遭慘死。特別是張蘊古,明明是闡述事實,太宗卻輕信誣告,斬殺了這名忠直敢言的大法官,忘記了魏徵曾說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在魏徵勸說提示下,太宗痛定思痛,把“死刑需三次奏告”的詔旨寫進律法,明確“凡判決死刑的,於執行前兩日內,需兩次奏告核准;執行前一天再經過三次奏告核准方可實行。行刑當天,宮中分管膳食的部門不得安排酒肉宴飲,內教坊、太常寺不得演奏樂器。門下省負責檢查監督。同時,有依法當死,但情有可原的,應如實加以奏報。”

這一善法的實施,保全了許多無辜生命!

說實話,在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年代,皇帝的話就是法,隨便殺幾個大臣根本算不上什麼。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假如魏徵沒有去做正面工作,而是任由太宗因岔濫殺,也就不會有這條善法的出臺。

【03】君正臣直

貞觀六年(632年)三月,太宗女兒長樂公主出嫁。長樂公主由長孫皇后所生,太宗對她寵愛異常。愛女出嫁,當老爸的自然要豪橫一把。太宗當即安排有司,拿出高祖女兒永嘉長公主出嫁時一倍的彩禮賞賜女兒。

魏徵對這一做法很不認可,諫阻說:“當年漢明帝加封皇子,專門交代辦事大臣,給自己孩子所定待遇千萬不可超出先帝之子標準。而您給自己女兒的彩禮卻是長公主的一倍,與漢明帝相比,您在尊重長輩上差距有些大吧!”

太宗覺得有理,就進入後宮將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皇后由衷感嘆說:“妾以前總是聽陛下說魏徵賢良,原本不知什麼緣由,但從今天來看,他不愧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妾與陛下是結髮夫妻,每次與您說話都須察言觀色,生怕觸犯到您。而他作為與您無親無故的臣子,竟敢如此勸您,他的話陛下不可不聽!”

事後,長孫皇后專門派人賞賜魏徵四百緡錢、四百匹絹,並捎話給他:“聽說您為人忠直,今天一看果然如此,希望您能一直這樣,不要有所改變。”

一次,太宗在丹霄殿設宴招待朝中高官。君臣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長孫無忌感慨的對太宗說:“當初,王珪、魏徵都曾輔佐李建成與您為敵,沒想到今天竟能歡聚一堂。”

太宗說:“王珪、魏徵能夠盡心辦事,所以我才重用。然而魏徵每次進諫,一旦朕沒有采納,他就不再理睬我了,這是為什麼?”

魏徵答:“臣認為您做得不對,所以才勸諫。陛下您不採納,而臣還滿口應承,那就是預設錯事可以實施,所以臣才不敢理您!”

太宗說:“你完全可以先答應下來,然後再勸諫啊。”

魏徵答:“舜帝當年告誡群臣‘不要當面順從,背後非議’。臣明明知道您錯了,卻還違心答應,不就違背聖人教誨了。”

太宗大笑:“人們都說你舉止輕狂,我卻看你更覺嫵媚,正是因為你敢說實話啊!”

魏徵起立,正色拜謝說:“陛下您允許我們說話,臣才能暢所欲言;陛下若是不接受臣的意見,臣又怎敢屢次冒犯!”

以現在的視角來審視,初唐時期君臣關係之所以健康和諧,拋開太宗個人修為方面的因素不談,君臣利益一致、目標一致,恐怕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作為從亂世中誕生的大唐,太宗君臣都曾經歷過艱難困苦甚至生死考驗,深知和平時代來之不易。讓國家強盛起來、使子孫後代都能得享太平,是他們這代人的共同期盼。有了這種共識,君臣之間也就容易達成齊心協力的氛圍。

隨著大唐國力日益雄厚,繁華日子過得久了,也就不可避免的生出安逸享樂的心。而此時的魏徵還像貞觀初年一樣,奉勸太宗居安思危。太宗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