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安可的札記(其五) (第2/4頁)
寫著玩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讓它炸裂噴濺開!
要做到這種程度,對於坦矛血石的處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粗製的碎屑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就連女士那樣利用翹曲分割空間的方式,也不能達到我預想的需要。
坦矛血石需要更細分,要真正如塵灰細膩,更要讓之處於失控的邊緣,還要滿足一定的可控性。簡直是自相矛盾。
大圖書館裡的切割經歷已經相當說明,爆發才是這種物質的常態。本想先暫緩程序,先熟練著色試劑的煉製時,海德薇露天劇院的經歷給了不錯的靈感。
爆發對於其他專案來說,是要規避的事宜,可對於現在探究的東西,難道不應該正是需要的嗎?為何要如此懼畏?
既然追求坦矛血石的爆發特性,為何不將這點推向極致?
讓它爆發,將它推向失控的邊緣,然後,為我所用。
德雷克先生人很不錯,不光是幫忙收集海德薇露天劇院裡殘骸的邊角料,連那份魔力邊集裝置的原理也很親切地一併告訴了,還停下他自己的研究幫了許多設計上忙。
就是不知為何,他的眼神一直瞥向卡珊德拉女士那裡,很奇怪。
剩餘的無用之水派上了大用場,新的加工方式這種物質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能吸納大量魔力的液態物質毫無疑問,也能作為關押魔力的囚籠,也是後續步驟的理論基礎。
簡而言之。
坦矛血石爆發釋放的魔力與能量,只要控制住每次單位個體釋放的量,就能讓無用之水充分吸收。逐漸飽和的無用之水,會自然構建起高魔壓的環境,與此同時坦矛血石的釋能過程也將得到抑制。
當無用之水過飽和時,坦矛血石的爆發也被抑制到了可接受的程度,此時它也就被自己的魔力所捕獲了。外界的魔力無法再往內滲入,內部的魔力也無法往外傳導,只是以純熱能的方式緩慢消散。此時只需要在這種平衡液外部,給予足夠強大的魔壓環境,如此我們便得到了極限狀態下的坦矛血石粉塵!
這裡有個問題,要做到這一步,坦矛血石必須得先處理成相當微妙的個體大小,以控制頭次激發帶來的啟動魔力量。還得切割成多面規則的幾何晶體,以求頭次激發充分碎裂成粉末大小。
幸好當時有不少其他學者,幫我解決了這個難題,也讓我見識到現在魔法界對於坦矛血石比較學院派的做法。
與我在大圖書館的做法類似,將坦矛血石置於具備闕魔根效應的流體中,不過他們所用的流體密度似乎相當之高。計算出不破壞坦矛血石整體結構的分割線,於每次切割時高速地更換流體,持續溫和地吸收不斷溢散的魔力與能量,於此同時利用奧伯倫的錯誤消耗掉已被使用流體內的魔力,形成可持續使用的完整迴圈。
中間需要大量的複雜計算,好在我們人多,也對《術數》的研究頗深,這反而是最小的問題。
在不少同僚的見證下,第一批高能粉末首次現身世間。不同於既往被激發的坦矛血石閃爍紅光,這些細若麥粉的物質輝光著淡淡的橙黃色光芒,相當新穎的狀態,危險而又迷人。
“黑霧海撈出的高階貨色嚯。”(魚人語)這是一位學者的讚歎,不少學者同它,嗯,他?一樣,對這種嶄新的材質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發出邀請,想對這種狀態下的坦矛血石展開些新的研究,很遺憾,對這種我稀裡糊塗做出的東西,自己也知之甚少。
“對於這些友善幫助者的邀請,真的深感抱歉。”(著重的字跡)
然而,開發這種新材料的主要目的,卻更加讓人頭疼。
顯而易見的是,這種物質的操作離不開高魔壓的環境,轉運也好,後續處理也罷。一旦平衡被打破,爆發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是我本就所追求的。學院不是沒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