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第1/2頁)
[美]戴維·卡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僵固不化起源於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時開始的專制主義。馬丁&iddot;路得和約翰&iddot;卡爾文把人們從羅馬教皇的神權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但是,雖然卡爾文的神學正如英國的清教徒革命所表現的那樣,也允許反對俗權,路得的神學卻反對抵制俗權。他的教義認為,人不是靠辛苦勞作得到拯救的,而是隻有靠信仰崇拜才能得到拯救,這種教義產生了無政府主義的幽靈。他明明白白地教導說,在世間,人們必須服從合法統治者的統治。他說: &ldo;即使那些掌權的人是邪惡的,或者是沒有信仰的,權力當局和它的權力也是好的、是上帝聲援的。&rdo;他大聲疾呼; &ldo;造反從來就是不對的,有人喊造反,最好的回答是一拳頭把他的鼻子打出血。&rdo;盛行路得教的國家(如普魯士)的父母們,願意吸收這些思想,以便加強和幫助他們對家庭的控制。德國的專制統治比其他地方厲害。德國的革命從來沒有成功過。
獨裁人物之所以要獨裁,原因之一是需要遏制潛在的憂慮,或者至少不去加劇這種潛在的憂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一種辦法,是嚴格控制周圍的環境,避免發生引起憂慮的事件。這樣的獨裁人物自然有一套符合他的需要的觀點。由於這些觀點深深埋在他的心靈裡,僅僅外部的因素是改變不了這些觀點的。它們不會向現實屈服。
許多德國人就是這樣背上了盲目的優越感。他們的冥頑不化,使得現實無法沖淡他們這種無法遏制的過份的優越感。結果便是狂妄自大。這樣極端頑固地過高估計自己,使得德國對於世界的看法,比其他奉行沙文主義的國家對世界的看法要歪曲得多。結果,當她最後同現實發生衝突時,後果自然有害得多,有時是災難一場。
一九一七年,她認為美國太弱,離得太遠,不可能採取任何行動,因而開始了無節制的潛水艇戰爭,以致美國對她宣戰。當時的第一流學者弗裡茨&iddot;菲舍爾教授寫道: &ldo;德國對美國的政策,充分顯示了二十世紀初德國的世界政策基本特點的原始色彩。德國人過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昏頭昏腦地低估了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組織能力。&rdo;結果他們打了敗然而,即使在一九一八年春季德國的最大攻勢失敗以後,狂妄自大使德軍的將領們不承認他們輸掉了戰爭。後來的真投降也沒有能使他們吸取教訓。他們不相信別國的軍隊在戰場上打敗了德國軍隊。為了保持他們對自己的過高估計,他們死抱住這樣的神話不放;他們是由於背後中了猶太人和共產黨人的暗箭才失敗的。
二十一年以後,狂妄自大又付出了致命的代價。希特勒和他的將領們,甚至不作調查研究,就斷定德國能迅速征服蘇聯。幾個月以後,他蔑視美國的巨大工業力量,對美國宣戰。
如此脫離現實所造成的後果,影響到這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也影響了情報工作,使情報機構所做的一切黯然失色。而狂妄自大本身把渺小的東西看得很偉大。阿爾貝特&iddot;施佩爾承認,德國在生產上趕不上同盟國。然而他又認為,德國武器質量的優勢超過了同盟國武器數量的優勢。這是一種錯覺。
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作戰部在討論同盟國在北非登陸後的戰略形勢時說,敵我力量勢均力敵,還說存在著&ldo;勝利結束戰爭&rdo;的可能性。賴因哈德,格倫認為德國不會輸掉戰爭,這個荒謬的觀點‐‐它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的前輩的觀點‐‐多半來自狂妄自大,同他的前輩產生這種錯誤觀點的原因一樣。
就這樣,狂妄自大預先決定了整個德國的態度,指導著德國的屍切行動。它必然使情報工作預先受到制約。它使得德國人甚至連想都沒有想一下情報工作可能是必要的。一九一四年,德國軍